劉慈欣,中國科幻第一人。復旦大學的中文系教授嚴鋒曾說:“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級水平”。


亞洲首獲“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

十次榮獲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項銀河獎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終身成就獎

霍金同款“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的“硬科幻”是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所以小說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


清華理工男高曉松在剛開始看《三體》時,前三遍都沒看過第40頁。第四遍,他咬緊牙關從第41頁開始,直到看完前100頁才走進了大劉的世界。他又立刻從頭開始,一口氣看完了三本。他讚歎道,《三體》是近十年來最偉大的中文小說。

《三體》收穫了無數的讚譽,就連奧巴馬都忍不住給劉慈欣發郵件催更。但是劉慈欣卻感慨:“我從來沒有用文字把自己想象中的畫面真正表現出來,一次都沒有。你們去看我的短篇,就能看到焦慮。”

劉慈欣認爲,表現科幻最好的方式不是文字,而是圖像。深奧的“硬科幻”,只有用逼真的畫面才能變得一目瞭然。


去年,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票房高達46億,位列國產電影票房榜第三位。這部電影開啓了國產科幻電影新紀元,也使無數人沉迷在劉慈欣塑造的星辰大海之中,掀起了全民的科幻熱潮。


但是,看過原著小說的科幻迷就會發現,書中四分之三的精彩內容,在電影中並未展現。

爲了更全面的展示劉慈欣的科幻世界,今年四月,劉慈欣作品首次改編的漫畫上市了。首發第一天,就刷爆了朋友圈。


電影《流浪地球》製片人的推薦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是劉慈欣親自授權,由中國團隊主導,聯合全球11個國家,近30位頂級漫畫藝術家傾力奉獻。這個系列將一共改編15本劉慈欣的經典科幻小說,創作週期長達4年半,耗資千萬。未來,將在全世界至少8個國家發行。

第一批改編的4本漫畫,分別是《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夢之海》和《圓圓的肥皂泡》。


藝術品一樣的美感,史詩級大片的震撼

漫畫逼真的視覺效果,將劉慈欣腦海中的畫面投影般地呈現出來,幫助讀者打破想象力的天花板,迅速進入大劉的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中的“氦閃爆發”,太陽在宇宙中謝幕:

地面上,凍結的二氧化碳乾冰首先融化,騰起陣陣白色蒸汽;海冰表面開始融化,受熱不均的冰層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漸漸地,太陽照在地面的光柔和起來,強烈的太陽風產生了極光,蒼穹中飄動着巨大的彩色光幕。

光最終還是消失了,一個暗紅色球體在慢慢膨脹。行星在上億度的輻射中化爲輕煙。它已經不是太陽,不再發出光和熱。太陽死了。



地下城


《鄉村教師》中,外太空碳基文明與硅基文明之間恢弘的星際戰爭


《夢之海》中,低溫藝術家帶着冰凍的大海升到天空的驚人場面


《圓圓的肥皂泡》被五彩繽紛的肥皂泡包圍的城市



這套漫畫書非常大,閱讀的時候就像翻一個大相冊,並且裏面暗含了多個驚豔的摺頁。

《流浪地球》的繪者,最喜歡的分鏡是一個四頁拉頁,展現了雄偉高山上“上帝的噴燈”——地球發動機。他說:“人類在畫面裏非常小,但我希望能體現出人類雖小,卻可以創造出比這些高山更雄壯的事物:那些能推動地球的發動機。”



《流浪地球》中,地球要逃離太陽系,有一個關鍵點是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

“引力彈弓”有個形象的比喻:假設你在廣場滑旱冰,突然身後有一個速度更快的同學趕上來超過了你。超過你的時候,他伸出手拉了你一把,這時你就有了一個加速效果。

我們都知道“萬有引力”,任何物體都會相互吸引,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那麼木星到底有多大呢?


木星面前,在沸騰的暗紅色的雲海上空,地球彷彿是一隻藍色小氣球。

無比巨大的木星,就是這樣拉動地球,使地球飛出太陽系。

在真實世界中,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發射外太空探測器時,也確實曾使用過“引力彈弓”。

忠於原著的結構和精神內核

將小說改編成漫畫,最大的挑戰就是既原汁原味地呈現原著,又創造性地還原其精神內核。出品人李贇表示,“讀者不用擔心原著被魔改,書中原有故事結構、原本的世界觀、精神內核等等都不會改變”。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人,不禁被大劉的浪漫情懷所打動——在人類的終極生存面前,不是讓一部分人坐飛船離開,而是2500代人帶着地球一起去流浪。

這個想象,完全超越了國家、民族、時代的限定,而這卻是劉慈欣早在1999的設想。


就連原著中過目不忘的金句,也一同保留了下來: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劉慈欣《流浪地球》

劉慈欣的許多作品,都適合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一起閱讀。

《鄉村教師》中,一面是落後的鄉村,一面是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破舊的教室、搖曳的燭光、舉起的小手。老師撐着重病的身體給孩子們上的最後一堂物理課,竟無意間拯救了整個地球。

當外星人得知人類沒有“記憶遺傳”時,表示這聽起來就像個神話。而充當兩代生命體知識傳遞的媒介,就是那個近乎消失的太古文明詞彙——教師。


最後一幕,孩子們祭奠李老師的紙錢,在火光中飛舞,頭頂星空一片璀璨。


集合全球近30位頂級漫畫家,代表當代漫畫最高水準

劉慈欣漫畫團隊幾乎雲集了全世界的漫畫大神,堪比好萊塢大片的全球創作團隊。


以大家最熟悉的兩部作品爲例:

《流浪地球》的繪者,是意大利漫畫家斯蒂芬諾·拉弗雷。他曾參與《蝙蝠俠》、《X戰警》的漫畫創作。


拉弗雷筆下的《流浪地球》也是滿滿的美式風格,猶如3D電影。據說,他爲了不影響創作,至今還沒有看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


《鄉村教師》的繪者,是中國青年漫畫領軍人物張曉雨。最初,大劉在《科幻世界》連載這部作品時,張曉雨就是其中的插畫作者。


張曉雨的作品中有着濃郁的中國鄉村風情。


他細膩地描繪了孩子破舊的衣服、亂糟糟的頭髮,得食道癌的老師放在牀頭帶血的痰盂。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都是這些漫畫大神的親筆手稿。爲了更好地打磨作品,每一部漫畫都配有3人小團隊:1名專業的漫畫編劇、1位風格相符的頂級繪者、1位專業的上色師。




同時,《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爲了追求最好的印製效果,選擇了屢獲國際印製大獎、迪士尼認證的歐洲印刷企業——利奧紙品承印。每一張畫稿,都是在歐洲打印色稿,並經過四次校色,色彩呈現堪稱完美。


科幻的魅力

科幻作品對一個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科幻迷的話,讓劉慈欣深以爲然。這位讀者對劉慈欣說,“希望你們能拉着我們的手在太空中飛行,在時間中看未來和過去,帶着我們仰望星空,聆聽宇宙最深邃的思想”。

之前,網友們看到一篇小學生作文,驚呼“逆天了!”這個孩子對時間深刻的理解,就連韓寒都忍不住點贊。


孩子的老師說,這名小學生喜歡閱讀,更是劉慈欣的粉絲。

莫言曾說,科幻會在未來的文學領域佔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事實上,科幻文學已經受到了國內主流教育的認可。不論是初中語文課本,還是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都頻頻出現劉慈欣的作品。


劉慈欣的作品,不但具備科學理性精神,也不乏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這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課。

而對於成年人來說,科幻世界將帶來開闊的思維和無盡的精神力量。

復旦大學教授嚴峯迴憶,“多年以後,我還會記得看完《三體》的那個秋夜,我走出家門,在小區盤桓。鉛灰色的上海夜空幾乎看不到幾顆星星,但是我心中卻彷彿有無限星光在湧動”。

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