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兒童塑造良好行爲習慣是家長的首要任務,幼兒階段一些簡單的行爲,比如自己喫飯、喝水、穿衣服等,可以通過不斷鼓勵良好行爲的發生,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但是,隨着孩子長大,需要的技能越來越多,對應要養成的良好行爲也就越來越複雜。此時依然使用鼓勵強化的方法,往往會力不從心。

複雜行爲比如我們最關心的閱讀、認真寫作業等,如果等到孩子已經做好了,我們再進行強化,那麼孩子往往會因爲遲遲得不到被認可的滿足感而中途放棄努力。

新行爲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斯金納做了一個鴿子扣實驗。按動按鈕比按鴿子要難一點,所以斯金納把訓練分爲不同的階段。起初,當鴿子把頭轉向按鈕板時,它會獎勵食物,然後當鴿子接近按鈕時,當鴿子站在按鈕附近時,最後當鴿子可以用嘴啄按鈕時,它會獎勵食物。通過一系列的階段性訓練,鴿子終於可以完成按下按鈕的操作。經過一系列的訓練,鴿子終於按下了按鈕。斯金納稱這個過程爲塑造。

名詞解釋塑造:將培養行爲的過程分段,個體每完成一個階段,給予即時獎賞,直至完成行爲訓練。

在給孩子養成複雜的良好行爲習慣時,我們不妨也學一學斯金納的做法,通過將目標行爲分解成不同的階段,陪着孩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完成,最終實現養成良好行爲的目的。參考以下步驟:

01

確定目標:跟孩子共同商量一下,告訴孩子接下來我們要實現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比如讀書、認真寫作業。

02

選擇獎勵: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喜歡什麼,當然了,一定按照多精神少物質的原則。在訓練良好行爲的過程中又獲得了良好精神品質,何樂而不爲?

03

制定計劃:首先了解孩子該行爲目前的情況,以此作爲起始點,然後根據這一起始點設定不同階段小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小目標的設定不宜過高,儘量讓孩子努一努力就能夠達到。

04

實施計劃:根據計劃,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爲,一旦出現小的目標行爲立即給予鼓勵。當該目標行爲出現的概率達到60%以上,就可以開始下一小目標。如果之前的小目標發生反覆情況,重新訓練該目標。

05

結束計劃:達到最終目標行爲後,不要高興得太早,要堅持給予鼓勵。慢慢可以進行間歇性鼓勵,然後間歇時間拉長,直至最後行爲穩定。

小心錯誤用法!在孩子行爲塑造的過程中,你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過度干預

孩子應該做的事情絕對不能輕易由成人替他去做,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這些事不做也無所謂。比如:孩子養成了擺放餐具的行爲,結果有一天因爲緊急事件孩子沒有時間擺放,那麼如果需要你幫助,要告訴孩子原因,而且下一次還是要他來做。

過度關注

因爲你的過度關注,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一個壞的行爲習慣。比如:孩子輕輕地摔了一跤,你趕緊緊緊地抱着,慢慢的,孩子可能一摔跤就會大聲哭起來。

忽 視

孩子剛開始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爲,因爲你的忽視,讓孩子以爲這種事情可以做,慢慢會養成大的壞習慣。比如:幼兒階段,孩子對物品的歸屬沒有概念,喜歡的東西自動認爲是自己的。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制止,並告知孩子這種行爲是錯的。否則可能會養成偷東西的壞習慣。

放 任

當孩子養成了一個好行爲以後,因爲種種原因可能會不能按照正確做法去做,客觀因素去掉以後,如果依然放任孩子的做法,那麼之前的努力很容易功虧一簣。比如:上學時好不容易養成的早睡早起的習慣,放假時,家裏來了客人,孩子以陪伴客人這個理由晚睡,你同意了。慢慢地,理由越來越多,孩子又開始晚睡了。

缺少行動

在面對孩子不良行爲時,只靠嘴說,但是不付諸行動,那麼孩子可能也只會用嘴敷衍你,最後成了一個小賴皮。比如:孩子上學總是忘記帶東西,每次都是你臨時跑過去送,如果只是對孩子說:“下次不要再忘了,我可不給你送了。”孩子可能會說:“好,不會忘帶了。”結果是下次依然忘記帶。

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家庭教育踐行者,我還是要再嘮叨一句:不要着急!慢慢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