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介還有一個難人可貴的品質,就是他不畏權貴,這樣的人在宋仁宗時期的大臣中也是不多見的。唐介一身正氣,爲百姓,爲朝廷着想,他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在朝廷中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因此朝中大臣都很佩服他,他這才得了美稱。

唐介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諫臣,與包拯齊名。他在宋仁宗時期,中進士,入朝爲官,逐漸做到了御史的職位。

然而在他彈劾文彥博後,卻惹怒了宋仁宗,結果遭到貶黜,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他卻受到朝中大臣們的稱讚,因此得了一個“真御史”的美稱。

那麼爲什麼大臣們會讚揚唐介呢?主要原因是以下三點:


1、爲民着想

唐介有一顆爲民着想的心,這很難得,並受到朝中上下一致好評,這也是朝中大臣們應該具有的職業素養。

唐介從小品行高尚,父親早逝。由於家裏窮,當地的民衆,打算籌錢給他父親辦喪事,可他婉言謝絕了。

他爲什麼拒絕別人的好意?因爲他覺得大家都不容易,也不富裕,他自己家裏的事,還要麻煩別人,要人家出錢不合適。


唐介在丘縣任知縣時,水塘發洪水,淹沒了農田,此時楊懷敏提出用一些村莊蓄水,但是唐介認爲這樣雖然可以解決水患,但還是給農民帶來一些損失。

於是他決定築堤壩防洪,這樣水患可平,且農民的損失也可減到最小。

在德州爲官時,轉運使要拿庫存的絹帛,高價配售給百姓,唐介就扣押命令,並揭發了此事。轉運使不滿,就催促唐介下達命令,唐介便一直拖延,最後沒有執行這個命令。

從以上幾件事來看,

唐介都是從民衆的利益爲出發點來考慮問題,因此他爲民着想,得到了上下一致好評,所以當他遭貶時,大家都覺得他很冤枉。


2、剛正不阿

唐介爲民着想就能得到大家的稱讚嗎?當然不是僅憑這一點,而是因爲唐介還具備剛正不阿的品性。

唐介在做平江縣令時,有一個李姓富豪很吝嗇,當地官吏時常勒索李富豪。但他們並不滿足,就誣告李富豪殺人。太守就逮捕了李富豪全家,並嚴刑拷問他,可是這個李富豪不承認。

然後又派唐介去查,但是唐介調查後並沒有發現李富豪殺人的證據,太守又向朝廷報告了,朝廷又派御史來查,結果和唐介一樣。


在丘縣爲官時,遼國使者經常敲詐驛站的官吏,唐介於是下令,說:“沒有規定供應遼國使者的一概不供應,如果遼國使者爲此破壞驛站的一草一木,就要被關押。”

遼國使者最後灰溜溜地離開了。這幾件事就證明了唐介是個剛正不阿的人。

他敢於追求事情的真相,從來不冤枉一個好人,對於欺凌的事情也從不退縮,用道義和法律來捍衛正義,絕不會向惡勢力低頭。


3、不畏權貴

唐介還有一個難人可貴的品質,就是他不畏權貴,這樣的人在宋仁宗時期的大臣中也是不多見的。大家知道包拯是這樣一個人,然而唐介不亞於包拯,只是他在歷史上沒有包拯出名。

唐介在成爲殿中侍御史後,就開始監察前朝官員,和後宮嬪妃的行爲,後宮製造龍鳳車,裝奇珍異寶,唐介就上疏,要求毀掉龍鳳車。

張貴妃的叔叔張堯佐想擔任宣徽使,唐介與包拯,吳奎等人勸諫,這一段在電視劇《清平樂》中也有呈現。

宋仁宗說這事是中書省的建議,於是唐介就彈劾文彥博,說他靠賄賂嬪妃做的宰相。其實文彥博並不是靠賄賂後宮成爲宰相的,但是他給張貴妃送禮是事實,所以文彥博這個行爲確實不妥。

唐介毫不客氣,陳述其錯,惹怒了宋仁宗,並把唐介貶到了英州(廣東英德)。當然,宋仁宗並不是因爲唐介直言而貶黜他,主要還是當時的朝政還需要文彥博管理。

唐介離京時,朝中很多官員都來爲他送行,李師中還爲他寫了一首詩,表達唐介受冤被貶的心情,之後唐介就有了

“真御史”

的美稱。

唐介一身正氣,爲百姓,爲朝廷着想,他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在朝廷中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因此朝中大臣都很佩服他,他這才得了美稱。

唐介的職業生涯告訴了我們,一個人行事要光明磊落,爲人要正直不阿,但不能太過直率。

唐介沒有因爲他的直率,而受到很大的波折,主要原因是他遇到了宋仁宗。我們之前的文章談到過,宋仁宗是一個仁君,所以對於大臣們的直言勸諫,他都還是能接受的。

直率是有先決條件的,那就是遇到明辨是非的人。

如果,周圍的人都黑白不分,那麼你的直率可能會被曲意誤解,反遭算計。


比如,在一家公司,如果一個部門的上司是一個很大氣的人,而且很有智慧,能夠海納百川,那麼部門員工是可以有話直說的。

如果上司心胸狹窄,又見利忘義或者稀裏糊塗不辨真僞,那麼員工的言辭就要謹慎,以免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

所以像魏徵和唐介這樣的人,如果不是遇到唐玄宗,宋仁宗這樣的明君,怕也是難得善終。

明君與賢臣,其實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

參考文獻:

《宋史·列傳七十五》

作者介紹:

肖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爲人知的祕密。瞭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