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风财讯

风财讯报道 自绿地控股公布2019年年度报告后不久,就收到了上交所关于信息披露监管的工作函件。

监管集中在两个层面的问题,即“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大幅提升98%,是否与公司经营和行业情况匹配”;“计提资产减值和信用损失53.51亿元,同比增长325.70%,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情形”,以及其中“关于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3.49亿元”的具体缘由。

5月29日,绿地控股委托大信会计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复。

投资收益大涨197.17% 地产相关金额达70亿

年报显示,2019年绿地控股取得投资收益88.64亿元,同比大增197.17%,占本期利润总额的28.97%,去年同期仅为12.29%。

尤其,绿地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19.53亿元,同比增长98.09%。

而本期合同销售金额3880亿元,同比增长0.13%,合同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11%。

联营与合营企业的股权大增、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是否合理?

绿地方面表示,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大部分来自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因房地产项目结转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各年之间波动较大。

投资收益中,与房地产主业相关的金额约为70亿元,投资收益基本都与公司主业相关。

其中,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8.25亿元,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30.69亿元,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11.75亿元(主要为处置雅生活、东方证券等公司主动管理的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收益),处置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4.53亿元(主要为公司金融板块债权投资业务到期赎回产生的投资收益),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20.98亿元。

“但房地产行业以处置股权方式出售房产仍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偶然性,金融产业处置金融资产收益等也与资本市场走势相关,本年的大幅增加不能推论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绿地方面表示。

另外,绿地本期投资收益88.64亿元与资产减值损失30.0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23.49亿元均影响公司2019年度利润总额。本期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与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均反映对应科目核算的经营成果,两者没有相关性。

计提减值高涨325% 绿地称和行业差异小

2019年度,绿地控股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和信用损失高达53.51亿元,同比增长325.70%。

尤其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58.97亿元,同比增长209.71%。

并且细分来看,公司计提存货跌价损失23.31亿元(对海外项目计提跌价减值损失11.01亿元,境内项目计提跌价减值损失12.08亿元),额度较高。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3.49亿元(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6.44亿元、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10.68亿元、预付款项计提坏账准备2.15亿元,债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3.70亿),金额也不小。

除上述两个问题,第三方面,大消费、房地产、大基建、金融四类组合的计提比例,差异较大,也引起质疑。

各项目计提减值依据是什么、是否有合理性?

绿地方面回复表示,公司根据规定安排减值损失跌价准备。主要理由是2019年的政策调控、区域分化、行业发展周期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少部分项目的售价、去化周期发生变化,使得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导致须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房地产行业2019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数据比较2018年增长51%,绿地2015年-2019年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的比例与行业平均数据差异较小。

另外,绿地方面认为,本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为23.31亿元,减少当期净利润23.31亿元。不存在大额计提跌价减值准备以调节利润的情形。

对于关于单独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绿地方面回应,209.71%的同比增幅,主要是因为应收政府工程款项金额增加约33.14亿元,对应的坏账准备0.42亿元。这部分比例较低,拉低了整体单项的计提比例。

剔除该因素后这一指标约25.83亿元,坏账准备约20.89亿元,坏账计提比例80.87%,同比减少约2个百分点。

就四类组合的计提比例,具体而言,绿地大消费板块2019年末综合计提比例为11.28%,公司认为该比例比较合理;房地产板块各账龄段坏账计提比率与万科计提比例基本较为一致;大基建板块各账龄段坏账计提比率略高于中国建筑。总体计提比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公司对6个月以内账龄650.27亿元(占比约82%)未计提坏账准备。

(更多信息可联系作者WY_163_S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