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一個叫做上黨郡的地方,韓國挑起了秦國和趙國的一場大戰,一場長達三年的戰爭,最後以秦國壓倒性的優勢取得勝利,趙國四十多萬軍人被白起坑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自從王齕帶兵打下上黨郡後,趙國的廉頗老將軍衆望所歸,帶領趙軍抵抗秦軍,但卻節節敗退,最後退到了丹河以東,堅守着長平陣地。

引言:

因爲一個叫做上黨郡的地方,韓國挑起了秦國和趙國的一場大戰,一場長達三年的戰爭,最後以秦國壓倒性的優勢取得勝利,趙國四十多萬軍人被白起坑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

大戰將起,硝煙瀰漫

我叫馮亮,是韓國上黨郡的普通百姓,世代以種糧爲生,家中只有我和父親兩人。而上黨郡則是韓國一個有着13個縣的城市。不久前,秦國攻佔了我們國家一個叫做野王的地方,直接將我們國家的領土分成了兩半,更嚴重的是我們上黨郡直接失去了與韓國的聯繫。

秦國攻佔野王

消息剛一傳來,我的父親就對我說:"看來太平日子持續不了多久了,我們上黨郡纔是秦國的目標,戰爭就要來了。"

但我卻不認爲秦國和我們韓國能打起來,我們韓國一直弱小,秦國這次佔領了我們的野王,估計韓王也只能嚥下這口氣,畢竟現在的韓國,誰都得罪不起,很有可能爲了息事寧人,韓王會直接將上黨郡送給秦國

上黨歸趙,各受封賞

日子還在繼續,上黨郡內的氣氛和以前沒什麼區別,但我每天卻習慣性的向郡守馮亭的住處看一眼,我總感覺接下來郡守可能會有一些動作,這直接關乎我們每個上黨郡百姓的生死。我瞭解郡守大人,他是一個忠於韓國的人,同時也是一位精明算計的人,就是不知道這次,馮亭會用什麼樣的辦法保護上黨郡的百姓。

果然,有一天出門時,我親眼看見郡守帶着地圖走了,我猜上黨郡可能馬上就屬於秦國領土了,我們也可能成爲秦國百姓了。

上黨歸趙

公元前262年,一個令所有國家震驚的消息傳來了,趙國竟然接收了被秦國垂涎已久的上黨郡,這無異於從虎口裏奪食呀!在大家議論紛紛之際,趙國平原君趙勝率領五萬軍隊接管了上黨郡,同時也帶來了趙孝成王的封賞令,郡守馮亭封爲華陽君,十三名縣令各自封侯,所有官員一律論功行賞,就連我們這些平民,都被賜爵三級,各賞六金。

總的來說,上黨郡所有人都有所收穫,貌似將上黨郡歸爲趙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特意向郡守那裏看了一眼,聽說郡守馮亭房門緊閉,裏面傳來了陣陣哭聲。或許是因爲不再是韓國百姓了,所以感到悲傷吧。我趕忙跑回家告訴父親:"郡守馮亭,啊!不,現在應該叫華陽君了,在房間裏閉門不出,好像還哭了。"

"孩子,你還小,看不明白其中的關係。大國之間的事情哪有這麼簡單,秦國向來霸道,這次的事情不知道秦國又要怎麼向趙國和韓國發難呢?趙孝成王還是年輕呀,派了這麼點兵力來駐守,上黨郡早晚要經歷一場戰爭呀,也不知上黨郡的百姓是福是禍。估計馮亭大人也是想到了這裏才悲從中來。"

"我還以爲這次咱們每人賞賜六金,以後會有好日子呢,看來性命都難保呀!"

"那倒也沒有那麼悲觀,咱們只是一介百姓,你這兩天出去小心點,一旦有風吹草動趕緊往家跑,沒事別出去,機靈點!"

聽了父親的叮囑,再看看身邊歡聲笑語的百姓,我每日出行更加小心了,父親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

長平之戰爆發

公元前260年,秦國的王齕率領大軍攻打上黨郡,我們上黨郡很快就失守了,落入了秦國手中。幸虧我緊記父親叮囑,提前做好了充足準備,我和父親才能在流亡途中不至於餓死。這裏說一句,所有上黨郡的百姓都在這場戰爭中淪爲了難民,有的死在秦國軍人之手,有的在逃向戰國的途中餓死在半路。

王齕

我和父親帶着相對充足的食物,提前逃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在這裏,我和父親開始了新的生活,父親還用攢下的錢爲我娶了一個媳婦。雖然現在生活的寧靜祥和,但我依然關心着上黨郡的消息。

議和失敗,趙國孤立

自從王齕帶兵打下上黨郡後,趙國的廉頗老將軍衆望所歸,帶領趙軍抵抗秦軍,但卻節節敗退,最後退到了丹河以東,堅守着長平陣地。長平易守難攻,是進軍趙國的必經之地,只要守住長平,趙軍就可以等待時機反敗爲勝。

就在我以爲目前的形式要僵持很久時,邯鄲城裏突然傳出了趙國義和失敗的消息。原來年輕的趙孝成王急於求成,再加上趙國經不起戰爭的消耗,所以派使臣到秦國求和。沒想到秦國表面上盛情招待使者,暗地裏卻打算給予趙國致命一擊。而趙國求和的行爲,徹底失去了其他國家的幫助,趙國這次只能孤軍奮戰了。秦國反間計奏效議和失敗後沒多久,我發現邯鄲城裏出現了幾個陌生的面孔,這幾個陌生人到處誇讚趙括,說趙括纔是真正能打敗秦軍的人,廉頗沒有能力,已經快要投降了。我對這些人的話嗤之以鼻,趙括的能力連他自己的父親都不看好,怎麼可能帶兵打仗。廉頗老將軍是何等英雄人物,怎麼可能投降。令我沒想到的是,這種言論越來越多,最後傳到了皇宮裏。趙孝成王因爲廉頗不出城迎戰,對他很是不滿,又聽到關於趙括能克敵的話,不顧藺相如反對,將廉頗換了下來。但此時,秦國宮內,知道廉頗被換下來的秦昭襄王悄悄召見了白起,偷偷地將長平前線的王齕換成了白起,並嚴令所有人不許漏出消息。

長平失守,趙軍被俘

此時,在長平戰場上,年輕的將軍趙括胸有成竹地規劃着一切,面對兵力比自己少的秦軍,趙括很有信心將他們一舉殲滅。此時不論是秦國還是趙國都打不起這場仗了,軍隊裏不僅僅有軍人,還有幾十萬的勞動力,現在又是春耕季節,人力物力都消耗到一定程度了。

趙括

信心滿滿的趙括下令全軍出擊,進攻秦軍所在營地,但他卻不知道,此時和自己對戰的將領已經換成了白起。面對四十幾萬人的進攻,白起並沒有絲毫慌亂,命令一隊2500人的部隊從趙軍後方殺入,切斷趙括的後路;另外一路5000人的部隊從趙軍中間插入,將趙軍分成兩段,並切斷糧草的供應。秦軍抓住有利地形,一舉將趙軍逼到了一出山谷,趙括沒有什麼好的應對之策,只能堅守陣地,等待援軍。

長平之戰

而此刻,咸陽宮內知道消息的秦昭襄王親自趕到了離長平最近的河內郡,並將一切有生力量派往了前線,連趙國的援軍和糧草都被秦軍給截獲。

趙國因爲去秦國議和一事,其他國家都不打算出兵幫助趙國,再加上本國援軍和糧草被劫,又餓又累的趙軍沒有任何的戰鬥能力,最終成了秦軍的俘虜。

白起坑殺45萬趙軍當我知道了趙軍被俘的消息,我就已經預料到了最後的結局。父親和我說過,秦昭襄王親自趕往前線,就是爲了最大程度上打擊趙國,最終目的是使趙國滅國。而消耗國家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殺掉軍人和子民,再加上讓白起這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出戰,秦昭襄王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全部殺死趙國的45萬人馬。

白起坑殺趙軍

事情果然如我所料,趙軍被俘幾日後,全部被秦軍殺死掩埋了,或許趙孝成王也沒想到,因爲一個小小的上黨郡,趙國竟付出瞭如此大的代價。

長平之戰的影響

長平之戰後,白起並沒有停下進攻的腳步,而是直接劍指邯鄲,想要一舉滅掉趙國。身在邯鄲的我異常恐懼,擔心自己死於白起的軍隊。好在趙韓兩國派人用重金說服了范雎,最後以秦昭襄王接受議和而結束。

這次戰役之後。趙國由盛轉衰,而秦國則奠定了統一的基礎,爲以後的爭霸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結:

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45萬趙軍,無論因爲任何原因,這種行爲都是殘忍的。但從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的原因而言,事實上他也只是爲秦昭襄王背鍋而已。作爲軍人,他的職責就是打仗,或許他也爲自己的殺人行爲感到厭惡,又或許他也對戰爭感到了厭惡,所以他退出了戰爭。

參考文獻:

《史記》

《戰國策》

《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