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主義已成爲世界麻煩製造者,要想獲得發展機會,就需要抱團取暖,反擊霸權。

現在,德國就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着"遠美親俄"的道理,默克爾力主修建北溪2項目,試圖趕走美國駐軍,都說明德俄關係要好於當前的德美關係。

據俄衛星網5月28日消息稱,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和歐盟有許多爭取與俄羅斯搞好關係的重要原因,比如相近的地理位置,共同的歷史,國際挑戰,多元經濟聯繫。她說,正因爲如此,自己擔任總理以來一直在跟俄羅斯搞好關係,致力於和平共處。

默克爾的意思是明確的,無論從地理,歷史,經濟,還是外交關係上來說,德國和俄羅斯都具有很多共同點,所以這是雙方能夠展開合作的重要原因。俄羅斯跟德國一樣也有很多原因想搞好彼此關係。這種表態無疑在告訴世界,德國討厭美國,喜歡跟俄羅斯打交道。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擔任美國駐德大使兩年後,格雷內爾將辭職並返回美國國內,這個消息剛一公佈,就得到了包括德國外長馬斯在內的多名政客的"歡迎"。因爲在格雷內爾擔任美國駐德大使的時間內,他一直對德國發號施令,要求德國停止跟伊朗的石油合作,停止跟俄羅斯的北溪2項目合作,這讓所有德國人很不舒服,認爲格雷內爾就像一個佔領國指揮官,一再碰觸德國的底線,所以他的離開對於德國來說就是一個好消息。

德國之所以不想再受美國的束縛,除了自身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歐洲領導者地位外,還跟美國的自我作死有着巨大關係。

首先,美國無視俄歐夥伴關係,大肆推行"美國優先"的單邊外交政策,將歐盟視割韭菜和薅羊毛的平臺。這種外交思想無形中加劇了歐美之間的分歧,讓原本有裂痕越來越難以修復。

其次,冷戰結束後,歐俄關係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普京上臺後,爲了分化美國陣營,積極主動交好歐洲,這爲俄歐關係進一步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相較而言,美俄關係比美歐關係更加緊張。美俄這兩個老對手,從冷戰到現在都沒有放下對彼此的敵意,美國想要的是肢解俄羅斯,保持美國霸權地位,而俄羅斯爲了自身安全不得不拼命反抗。

近年來,沒雙方從政治,經濟和軍事多方面進行對抗,嚴重的時候毀掉了維持全球和平局勢的《中導條約》等一系列國際框架協議。美俄關係如此緊張,給歐洲帶來了巨大危害,害怕遭到戰爭威脅的歐洲,只能選擇跟俄羅斯緩和關係,從而換來和平與發展的機會,這讓美國方面非常憤怒。

美國多次警告德國不要跟俄羅斯走的太近,否則將難逃制裁大棒。但這些都被德國給拒絕了。默克爾很清楚,如果德國想要擺脫美國束縛,當務之急就需要跟俄羅斯交好,終結美國霸權,只有這樣德國就不會成爲日韓那樣的僕從國。更何況德國曆史上就是一個大國,從骨子裏無法接受美國的領導。

不得不承認,國際局勢變化真是快,昨天還笑臉相迎的好朋友,沒準就會變成敵人,而喊打喊殺的死對頭也會因爲合作而變成好朋友,美俄,美德,歐俄之間的較量就很能說明這個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