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5月8日拍攝的西寧城丁香花開景象(5月8日攝)。新華社發(張海東攝)

眼下,各色丁香花開滿西寧古城,花朵雖纖小,但簇團綻放,亦成繁茂花序,匯成陣陣花海。

酷愛丁香的她,身材柔弱,數十年間,日復一日的堅持與探索,最終活出高原“丁香花”的風采。

從桃李年華時偶遇丁香花的“震撼不已”,到選育和保護丁香品種的歷經坎坷,再到大力推廣丁香種植的不畏紛爭……

過去30多年來的激情與付出,讓青海省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錦梅與這座城市、這片土地,結下濃濃的高原“丁香情”。

網友結廬在人境供圖

“丁香耐寒耐旱,有着高原獨特氣質”

網友結廬在人境供圖

“丁香引種選育,是‘天大的事兒’”

由於高原本土植物品種、數量有限,青海省內各地開展綠化需要從外地引進大量樹木、花卉品種,經過引種、栽培、馴化,驗證適應高原特殊氣候後,才能推廣種植。

自1998年進入西寧市小橋苗圃負責480畝基地、培育造林優質苗,張錦梅開始成批栽培各類丁香樹苗。

“青海寒冷乾旱,而很多丁香品種卻能在高原生長、繁育。因此,選育和保護丁香品種,對於增加適宜青海氣候的林業物種,顯得尤爲重要。”熟悉青藏高原的水土光熱等自然條件,張錦梅將選育、栽植丁香當作“天大的事兒”。

如果說從外地引進丁香品種,是爲豐富高原植物種類;繁育和保護更多丁香品種,則有更深遠的考慮。

不同的丁香品種,擁有不同的基因。通過組培、嫁接方式繁育野生丁香,再提取野生品種的優質基因,張錦梅團隊就能通過雜交培育出抗寒、抗旱、抗病蟲害、花期延長的丁香品種。

很多野生丁香品種也面臨着瀕危甚至滅絕的風險。“受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稀有的丁香品種往往生長在立地條件差的野外。結種後如沒有生存的土壤,便無法生根發芽,甚至面臨消失的危險。”一想到這些,張錦梅就急得整夜睡不着。

2013年,擁有20多年林業工作經驗的張錦梅,被選派到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負責西寧市乃至青海省林業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

每到丁香開花季,張錦梅便和同事前往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孟達天池林區、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尋找天然野生分佈的賀蘭山丁香、花葉丁香和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羽葉丁香。

受地貌影響,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體陡峭,怪石嶙峋。剛開始時,望着眼前的石頭山,張錦梅心裏發怵:“這怎麼上得去啊?”

花色淡粉紅的羽葉丁香,是我國特有的丁香品種,由於繁殖力弱、生長緩慢,成爲瀕危物種。爲了能採集到羽葉丁香標本,張錦梅和同事在當地老鄉的指引下,一次次手腳並用爬上山。

似乎撞上了所有不利的因素,頭兩年即使被劃傷、摔倒,累得跪下,他們來來回回數天,也很難在偌大的山上找到一株丁香。

“當時非常沮喪,時間拖得越久,尋找野生丁香的難度越大,感覺前面工作都是白做了。”眼看着黑夜逼近山林,花期結束,毫無所獲的張錦梅特別沮喪,只能來年重新返回山區,再次採集。

2015年,張錦梅和同事們在一個石縫中終於發現了兩株野生羽葉丁香。

用手扒開一塊塊厚重的岩石,感受不到手指被磨破的疼痛,她從一棵被石頭壓彎的丁香植株上,截取了一段樹枝,連同收集到的種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回到西寧,“那一晚,我終於睡得踏實了”。

當時,全國可供借鑑的丁香的系統組培案例很少。張錦梅團隊經過兩年攻關,將收集回的羽葉丁香,採取嫁接、組織培養、扦插等方式,破解組培樹苗栽植難題,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羽葉丁香組培苗。

眼下,西寧林科所的丁香培育基地內,一排排移栽的羽葉丁香已經長至一人高。這項工作不僅爲這一瀕危物種大規模推廣種植成功“破冰”,還爲後續培育出更多色彩、花期、抗逆性俱佳的優良丁香品種,進一步豐富青藏高原的植物種類奠定了基礎。

網友pluto供圖

“把丁香種滿古城西寧大街小巷”

網友結廬在人境供圖

【來源:青海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