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寶寶的腳部骨骼柔軟,腳趾非常脆弱,鞋頭部分是媽媽要格外注意的,寬鬆的鞋頭不會對腳趾產生壓迫感,能夠讓寶寶的腳趾在鞋內自由伸展,避免走路時腳趾疼痛,骨骼變形。在寶寶學習走路之前,媽媽要幫他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

一般情況下,寶寶10個月左右就能夠扶着東西站起來了,此時寶寶的生長發育會進入另一個階段,那就是寶寶要開始學習走路了。學步期對寶寶來說是尤爲重要的,如媽沒有做好護理,不僅會讓寶寶學步晚於同齡人,還會影響他以後的走路姿勢,因此寶寶到了學步期,媽媽一定要注意以下四點。

準備學步鞋

在寶寶學習走路之前,媽媽要幫他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因爲寶寶的腳部骨骼柔軟,腳趾非常脆弱,鞋頭部分是媽媽要格外注意的,寬鬆的鞋頭不會對腳趾產生壓迫感,能夠讓寶寶的腳趾在鞋內自由伸展,避免走路時腳趾疼痛,骨骼變形。還有就是鞋子的材質要柔軟,防止寶寶走路時摩擦力過大,傷害他的腳部皮膚。最後,防滑耐磨的鞋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寶寶走路摔跤。

正確訓練

我們走路時,腳面應該先成彎曲的狀態再抬腳,但是初學走路的小寶寶,由於腳部比較扁平,喜歡會用腳踝去帶動腳部前進,這樣會讓腳踝用力過度,然後造成腳踝處紅腫脹痛。因此學步期,媽媽最好給寶寶穿鞋頭微微上翹的鞋子,能幫助寶寶正確發力。除此之外,寶寶走路時,媽媽還要加強引導,讓他形成正確的走路姿勢。

腳部按摩

寶寶剛學會走路時,媽媽最好不要讓他長時間走路,而且在走路的過程中要適當休息,否則很容易導致寶寶的腳腫脹。平時走完步,媽媽可以給寶寶的腳做一些簡單的按摩,減輕寶寶的疲勞,同時還能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緩解足部浮腫。首先,媽媽要把寶寶的腳泡在溫水裏,待腳的血管打開後用乾淨的毛巾擦乾。然後在寶寶的腳上塗上按摩油。母親用兩隻手前後抓住並捏住嬰兒的腳趾和腳踝。用指腹按壓5分鐘。

補充營養

到了學步期,寶寶的活動量會變大,身體也要消耗更多的營養,因此在飲食方面要給寶寶補充充足的營養,尤其補鈣對寶寶來說尤爲重要。因爲鈣是構成寶寶骨骼的主要物質,充足的鈣質才能讓寶寶的腳部骨骼發育更快更完善。寶寶日常飲食中鈣元素比較少的話,媽媽可以通過液體鈣來給寶寶進行補充,因爲液體鈣更方便餵給寶寶,也更加容易被寶寶的腸胃吸收。

寶寶學步需要一個過程,媽媽一定不要心急,還有就是從寶寶踏出第一步起,媽媽就要引導他形成正確的走路姿勢,以免對以後產生不良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