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拥有很多大型汽车制造商,如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车企。日本作为汽车工业重镇之一,具有独特且充满活力的汽车文化。要想了解日本的车文化,就要从汽车各个方面出发,例如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创新、赛车运动、甚至是街头赛车。

宅男文化

在我们谈论日本汽车文化是如何演变到今天的样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存在汽车文化,其实这和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属性有关,那就是“宅男文化”。“宅男”一词在狭义上翻译为“书呆子”,但广义上,“宅男”也指对某件事情非常热情的人。一个人仅仅是对某件事充满热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自己热衷的事情非常了解。换句话说,日本人这种特殊的文化特征,是该国汽车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漂移的诞生

漂移这个词我们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漂移艺术其实根源于日本,日本第一代名车手高桥国光,就是传说中漂移跑法的创始人。从摩托车手出道后成为日本GT赛的车手,并将漂移技巧带到了正式比赛,漂移从此开始成为主流。高桥国光可以算得上的是日本赛车界的元老、“首代漂移王”,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头文字D》里面的高桥凉介就是以他为原型构建的人物角色。

高桥凉介

漂移之王

左为高桥国光,右为土屋圭市

在《头文字D》中,藤原拓海驾驶AE86在正式比赛中从未有过败绩,如此优秀的藤原拓海,在现实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被称为“漂移之王”的日本最优秀的拉力赛车手之一的土屋圭市。土屋圭市在高桥国光的基础上,将漂移技巧更加细致化,使漂移达到极致。在1987年,土屋的赛事录像带在赛车手和汽车爱好者当中引起了学习热潮,以至于在日本的1980年代,街头赛车逐渐兴起。

街头赛车的兴起

如果说直线赛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什么是美国的街头赛车,那么日本人则利用其公路环路进行街头竞速赛车。这些路段中最著名的就是湾岸线和海岸线了,这是一条将沿海地区的城市连接起来的路线。赢得这些比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高性能的赛车,驾驶技能同样也很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赛车手开始参加街头比赛,赛车俱乐部逐渐形成,包括当时日本最著名的赛车俱乐部:Midnight Club。

赛车俱乐部:

The Midnight Club

午夜俱乐部于1987年在东京成立,直到1999年解散,它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汽车改装俱乐部,以至于其他的俱乐部都生存在午夜俱乐部的“阴影”之下。据说,该俱乐部要求拥有一辆时速至少为25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才能入会,这样的入会条件可以说是十分严格了。更有意思的是,“安全”居然会是一个街头赛车俱乐部的首要原则。

政府开始打压

日本的街头赛车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达到了顶峰,但是像大多数黄金时代一样,它也有起点和终点。日本的街头赛车热潮基本结束于90年代后期。由于当时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考虑到街头赛车的危险性,执法部门开始严厉打击,并对其处以高额罚款,如果被捕,则可能被判入狱。根据当时的报道,在1999年,一个日本摩托车团伙干预了午夜俱乐部的比赛并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数名旁观者受伤,这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午夜俱乐部的结束,因为发生冲突违反了俱乐部最重要的“安全”规则。

街头赛车精神犹存

直到今天,汽车俱乐部仍然存在,虽然它们不像以前那样主要集中在东京,但在日本其他地方仍然有汽车俱乐部。其中一个俱乐Kanjozoku位于大阪,车型统一为本田思域,比如:EF、EK、EG等年代车型。诸如Kanjozoku之类的汽车俱乐部有助于保持街头赛车文化在日本的健康发展。只要汽车俱乐部文化仍在,日本的街头赛车就不会消亡。

改装市场的兴起

日本的汽车改装文化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它甚至早于80年代和90年代辉煌的街头赛车时代,许多顶级改装师都是从Midnight Club这样的汽车俱乐部起步的。在90年代末,我们开始看到很多出色的JDM跑车上市,所谓的JDM,就是指专为日本本土生产的车型以及配件,JDM的改装就是尽量还原日系车。从丰田Supra到日产Skyline到本田S2000到马自达MX-5 Miata,突然之间,功率和性能不仅仅是日本跑车车主的要求,审美,在车主展示他们的高级性能汽车的过程中变得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追求与众不同的酷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日本车主觉得自己的爱车仅在性能上能赢得比赛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在外观上也能吸引他人眼球。随着这一新浪潮开始流行起来,车主开始着手从美学角度使汽车脱颖而出。是JDM风格还是欧洲异国情调风格都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得到他人的称赞,车主都会觉得很自豪。相反如果只是一台平平无奇的车,那就一点都不酷了。

最后小编想说,在未来几年,这样的汽车文化形式会继续存在吗?这很难回答,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汽车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丰富而辉煌的,所以无论是在当下或是在将来,它都将继续蓬勃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