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擁有很多大型汽車製造商,如豐田、本田、日產和馬自達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車企。日本作爲汽車工業重鎮之一,具有獨特且充滿活力的汽車文化。要想了解日本的車文化,就要從汽車各個方面出發,例如設計生產製造、技術創新、賽車運動、甚至是街頭賽車。

宅男文化

在我們談論日本汽車文化是如何演變到今天的樣子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爲什麼會存在汽車文化,其實這和日本的一種特殊文化屬性有關,那就是“宅男文化”。“宅男”一詞在狹義上翻譯爲“書呆子”,但廣義上,“宅男”也指對某件事情非常熱情的人。一個人僅僅是對某件事充滿熱情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對自己熱衷的事情非常瞭解。換句話說,日本人這種特殊的文化特徵,是該國汽車文化發展的主要動力。

漂移的誕生

漂移這個詞我們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漂移藝術其實根源於日本,日本第一代名車手高橋國光,就是傳說中漂移跑法的創始人。從摩托車手出道後成爲日本GT賽的車手,並將漂移技巧帶到了正式比賽,漂移從此開始成爲主流。高橋國光可以算得上的是日本賽車界的元老、“首代漂移王”,包括大家所熟悉的《頭文字D》裏面的高橋涼介就是以他爲原型構建的人物角色。

高橋涼介

漂移之王

左爲高橋國光,右爲土屋圭市

在《頭文字D》中,藤原拓海駕駛AE86在正式比賽中從未有過敗績,如此優秀的藤原拓海,在現實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被稱爲“漂移之王”的日本最優秀的拉力賽車手之一的土屋圭市。土屋圭市在高橋國光的基礎上,將漂移技巧更加細緻化,使漂移達到極致。在1987年,土屋的賽事錄像帶在賽車手和汽車愛好者當中引起了學習熱潮,以至於在日本的1980年代,街頭賽車逐漸興起。

街頭賽車的興起

如果說直線賽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了什麼是美國的街頭賽車,那麼日本人則利用其公路環路進行街頭競速賽車。這些路段中最著名的就是灣岸線和海岸線了,這是一條將沿海地區的城市連接起來的路線。贏得這些比賽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具有高性能的賽車,駕駛技能同樣也很重要。隨着越來越多的賽車手開始參加街頭比賽,賽車俱樂部逐漸形成,包括當時日本最著名的賽車俱樂部:Midnight Club。

賽車俱樂部:

The Midnight Club

午夜俱樂部於1987年在東京成立,直到1999年解散,它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汽車改裝俱樂部,以至於其他的俱樂部都生存在午夜俱樂部的“陰影”之下。據說,該俱樂部要求擁有一輛時速至少爲250公里每小時的汽車才能入會,這樣的入會條件可以說是十分嚴格了。更有意思的是,“安全”居然會是一個街頭賽車俱樂部的首要原則。

政府開始打壓

日本的街頭賽車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達到了頂峯,但是像大多數黃金時代一樣,它也有起點和終點。日本的街頭賽車熱潮基本結束於90年代後期。由於當時發生了多起“流血事件”,考慮到街頭賽車的危險性,執法部門開始嚴厲打擊,並對其處以高額罰款,如果被捕,則可能被判入獄。根據當時的報道,在1999年,一個日本摩托車團伙干預了午夜俱樂部的比賽併發生衝突,最終導致數名旁觀者受傷,這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午夜俱樂部的結束,因爲發生衝突違反了俱樂部最重要的“安全”規則。

街頭賽車精神猶存

直到今天,汽車俱樂部仍然存在,雖然它們不像以前那樣主要集中在東京,但在日本其他地方仍然有汽車俱樂部。其中一個俱樂Kanjozoku位於大阪,車型統一爲本田思域,比如:EF、EK、EG等年代車型。諸如Kanjozoku之類的汽車俱樂部有助於保持街頭賽車文化在日本的健康發展。只要汽車俱樂部文化仍在,日本的街頭賽車就不會消亡。

改裝市場的興起

日本的汽車改裝文化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它甚至早於80年代和90年代輝煌的街頭賽車時代,許多頂級改裝師都是從Midnight Club這樣的汽車俱樂部起步的。在90年代末,我們開始看到很多出色的JDM跑車上市,所謂的JDM,就是指專爲日本本土生產的車型以及配件,JDM的改裝就是儘量還原日系車。從豐田Supra到日產Skyline到本田S2000到馬自達MX-5 Miata,突然之間,功率和性能不僅僅是日本跑車車主的要求,審美,在車主展示他們的高級性能汽車的過程中變得同等重要,甚至更爲重要。

追求與衆不同的酷

隨着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日本車主覺得自己的愛車僅在性能上能贏得比賽已經遠遠不夠,必須在外觀上也能吸引他人眼球。隨着這一新浪潮開始流行起來,車主開始着手從美學角度使汽車脫穎而出。是JDM風格還是歐洲異國情調風格都沒有限制,只要能夠得到他人的稱讚,車主都會覺得很自豪。相反如果只是一臺平平無奇的車,那就一點都不酷了。

最後小編想說,在未來幾年,這樣的汽車文化形式會繼續存在嗎?這很難回答,但是我們都知道,日本的汽車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豐富而輝煌的,所以無論是在當下或是在將來,它都將繼續蓬勃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