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士收入低,娛樂明星高收入不是小問題,很可能對我們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價值觀誤導,如果越來越多的孩子都夢想去做明星,不願意靜下心來上學,讀大學讀碩士讀博士,那我們的基礎科學將會迎來人才斷層,真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的娛樂明星拿着全球最高的收入,卻沒有創造出冠絕全球的電視劇,電影,綜藝,這些他們需要出力爲國爭光的領域,他們做的夠麼。

今天,看到一個關於博士因爲收入低而辭職的新聞:

上海復旦大學流行病學與統計學畢業的博士,40歲的副主任醫師,2017年全年的收入只有8.2萬元,在省疾控中心工作。

博士是我國最高學位,而且復旦是我國數得上的名校,寒窗苦讀20載,可謂滿腹經綸,可是一年收入僅有8.2萬,我想這是每一個人都不能接受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很多娛樂明星,高考300分,甚至沒上過大學,卻風風光光,年收入上億元,我想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今年5月20日,娛樂明星孫耀威在社交媒體秀恩愛,其中就有轉賬5201314元的截圖,數字乍一看不多,一數520萬,相當於這位復旦博士不喫不喝工作63年以上

人家明星兩口子秀個恩愛都能看哭一衆博士,我想這種滋味很不好受。很多明星至少還是上過大學,受過專門訓練,專門喫演藝這碗飯的,可是有的網紅搞個直播,收到的打賞竟然都能上百萬,這就讓人看不懂了。

也許有人說,明星高收入完全是合法合理的市場行爲,有人願意出高價請明星站臺,有人出天價讓明星代言,人家有粉絲,有人追捧,有人爲了他們消費,有什麼不對麼?

可是存在就是合理麼?我想真的未必,否則也不會出臺娛樂圈“限薪令”。我國的娛樂明星的收入已經冠絕全球,曾經韓國的張娜拉就曾說過,自己沒錢了就去中國賺錢爲什麼呢,因爲在中國當明星最好賺錢。

高亞麟有次接受採訪被問到中國明星的收入是什麼水平?高亞麟四字點明“傲世全球”。演技不行,水平不夠,收入卻比國際明星都要高出一大截,這樣的環境我們能出好電影?

比電視劇,我們比着韓國、日本真的差得很遠,比電影也是日漸不如。韓國電影《寄生蟲》都已經席捲奧斯卡了,我們最近有什麼能在國際上叫得出名號的電影呢?

最近在看韓劇《機智醫生生活》,沒有什麼華麗的場景,沒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劇情,可是那種細節,那種質感,那種表達出的美好與正能量,我在國產劇中基本看不到。而裏面的這些演員,他們的收入連國內一線演員的一半估計都不到。

都覺得咱們國產綜藝牛,可你想想,什麼《奔跑吧》,什麼《中國好聲音》,什麼《極限挑戰》,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綜藝哪個不是購買或者抄襲的國外的創意?

我們的娛樂明星拿着全球最高的收入,卻沒有創造出冠絕全球的電視劇,電影,綜藝,這些他們需要出力爲國爭光的領域,他們做的夠麼?他們的高收入配麼?

而我想復旦博士出走是迫不得已的,生計所迫也沒辦法,如果給他們高收入,他們將會更好的回報社會,爲社會帶來更大的貢獻。

博士這樣的高科技人才纔是國家富強發展的,基礎物理、數學、化學、生命科學等等影響整個人類進化的前沿科學還要依賴他們,他們多高收入我覺得都不算高。雖然這類人才並不多看重錢,但是至少保證他們不流失應該是最基本的。

博士收入低,娛樂明星高收入不是小問題,很可能對我們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價值觀誤導,如果越來越多的孩子都夢想去做明星,不願意靜下心來上學,讀大學讀碩士讀博士,那我們的基礎科學將會迎來人才斷層,真是非常可怕的。

面對博士收入8.2萬,而娛樂明星輕鬆轉賬520萬,你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