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鐵像很多窮人父母一樣,把自己沒有做成的事,寄希望於孩子,希望孩子可以替自己完成夢想。電影畢竟是電影,戲劇畢竟是誇張和荒誕不羈,但是電影裏反映出來的現實,不得不讓我們沉思,窮人做父母也要學習,沒有科學養育理論武裝頭腦,爲孩子規劃設計人生,真的是盲人騎瞎馬,處處都是風險。

在《稀缺》一書中,作者通過社會實驗得出一個結論:窮人做父母更加不稱職。

因爲窮人的大腦要應付生活高壓,常常分不出足夠的帶寬來應付孩子,因此就常常會發生對孩子前後不一的態度:心情好的時候對孩子更寬容,心情壞的時候對孩子就嚴厲。

看周星馳的電影《長江七號》,父親周鐵對兒子周小迪的愛,讓人動容。從整個劇情來看,這個父親整體來說,情緒比較穩定。

即便生活很苦,依然每天保持情緒穩定,不焦慮不慌亂,即便生氣兒子偷改分數,也是自己生悶氣。

周小迪因爲打架把校服弄破了,他也只是覺得沒錢買,也沒處去撿一件回來而生氣,想教訓孩子又捨不得真下手。日常教孩子做人要不卑不亢,就這一點就非常難得了,周爸爸身上有窮人的風骨。

但是因爲生活在底層,好比是坐井觀天的青蛙,周星馳這個窮爸爸身上的侷限性也非常明顯。他對孩子的愛,也帶着底層父母的盲目性。

周鐵這個父親形象,有窮人父母的很多典型特點,我想一條條分享我的觀察:

01窮人父母要麼相信“讀書萬能論”,要麼相信“讀書無用論”

窮人相信“讀書無用”,讀書短期內確實是沒有大用。因爲教育本來就是一項長期投資,短時間內看不到立竿見影的回報,而那些急着等米下鍋的窮人,哪裏等得來呢?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競賽,教育無疑就是一場接力賽,需要幾代人的持續貢獻付出。

不要笑話窮人短視,因爲窮人的腦力和體力不得不全部用在預防明天的風險上,哪裏有心思去謀劃和投資未來呢?

所以很多窮人家庭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表現得比較不屑,很多孩子中學就輟學出去打工了,眼前是不爲難了,以後會更難。特別是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讀書肯定是有用的,只是回報週期太長窮人等不起而已。

《長江七號》裏的父親周鐵,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爸爸,他深刻體會到一個人沒知識沒文化的恥辱。

比如,兒子周小迪因爲天熱睡不好覺,他就去花幾十塊錢買了一個二手電風扇,結果剛試用就壞了。周小迪問他:你是不是又給人耍了?

從這一件小事兒裏,就能看出周鐵過去肯定因爲沒文化太老實,經常被人耍,經常喫虧。他把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歸結爲“沒讀過書”,爲了避免孩子再過自己的人生,於是他就幻想,只要孩子讀書好了,所有的苦難都迎刃而解了。

對待子女教育這件事情,周鐵絕對是“用力過猛”。他死了老婆,住在即將拆掉的舊樓房裏,育兒沒有幫手,還要咬牙堅持把兒子送進貴族學校。

現實裏是不可能有這樣的人設的,是誰給他的勇氣敢這樣做?是編劇周星馳的想象力。這一切都只是戲劇的誇張手法。

相信“讀書萬能論”的周鐵,早就不適合在工地賣命了,他體力跟不上了,連推車上坡都頂不住。

但是他爲了給兒子買風扇的錢,央求胖老闆讓他繼續在工地幹活。胖老闆毫不客氣地嘲諷了他一頓:

有錢先還我吧,你老婆的醫藥費殮葬費都是我墊的,看你那副德行,一輩子都還不完了。還要不喫飯,供兒子讀貴族學校。我兒子也只是普通學校,有什麼分別?

面對質疑,周鐵平靜地回應:也不是,不過是想讓他讀好一點,不想他將來跟我一樣嘛!

胖老闆看他還不肯面對現實,就對他大喊:那你也要有實力嘛,你只是個散工,憑什麼?你怎麼頂啊?

周鐵弱弱地說:頂得了。胖老闆大喊“你頂不了”,兩個人快要吵起來了。最後胖老闆可憐他,決定讓他留下,繼續賣命賺錢。

這裏已經埋下週鐵意外喪命的伏筆了。雖然意外是工友的無心之失,但是周鐵跌落過程裏,明明有生還機會,比如掛住那個安全扣。

但是他體力太差了,掛安全扣的時候失手,導致他從高處跌落喪生。胖老闆說對了,他真的頂不了。

周星馳用電影告訴觀衆,底層父母幻想讀書解決一切問題,都只是一個夢。

02窮人父母更容易捆綁子女,把孩子當作自己夢想的延伸

周鐵這個窮爸爸,生活在社會底層,苦不堪言,但是他心底有個“未完成的夢”,那就是讀書。他經常把自己沒有讀過書掛在嘴邊,好像他所有的人生失意,都是源於沒有讀過書。

周鐵像很多窮人父母一樣,把自己沒有做成的事,寄希望於孩子,希望孩子可以替自己完成夢想。當然,父愛也是一個驅動力,希望孩子可以過更好的日子。

他對“長江七號”這種高科技生物感到神奇,搞不懂它的工作原理,就感嘆“我們這些沒讀過書的人,我看這一輩子也就這樣子了”。

兒子跟同學打架,校服破了一個洞,周鐵教育兒子,還是把沒讀過書掛在嘴上。

所以,周鐵拼了老命也要送周小迪去貴族學校,並不是周小迪的需求,是爸爸對貴族學校的渴望和追求。

可是,爸爸已經錯失了求學的機會,於是把周小迪當做輪迴重生的自己重新去補償。

有個經典笑話,笨鳥不想飛了,在窩裏下一個蛋,讓下一代去替自己飛。

周鐵雖然不是那種好喫懶做的父母,把孩子當做投資項目,但是他確實這樣做了。他以爲只要自己花錢,學習的事情讓孩子去做就行。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書中有段話描述這類父母非常貼切: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子女。於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

作爲孩子來講,他們並不是多麼在乎喫穿和學校,孩子們更渴望有父母的無條件理解和關愛。

在自己被人欺負的時候,父母能挺身而出保護他們,給他們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比貴族學校要重要一萬倍。

可是,父母眼裏只有學習,開口閉口只談學習。孩子是父母所有成就感的來源,取得好成績拿出去炫耀,考砸了彷彿連自己的付出都被否定掉了。

孩子在學校跟人打架,不先看孩子有沒有受傷,不問孩子的感受,還要以打架爲理由懲罰孩子,這樣的父母讓孩子感覺很無助、很沒有安全感。

孩子通過父母的言行,明白父母喜歡和想要的是考試滿分,而不是我這個人。他們會想辦法討好父母,周小迪沒有能力考滿分,就改試卷分數,小伎倆被拆穿,周鐵非常生氣。

周鐵沒收周小迪的“長江七號”,也是以孩子不用心讀書爲理由。

除了電影展現的這些,窮人父母最喜歡的就是“曬感情賬單”,比如,爲了讓你讀書,我花了多少錢,付出了多少辛勞。

周鐵也對孩子說過:我供你讀書,很辛苦的。

這樣孩子就真的能自發自願去努力讀書嗎?不,孩子會感覺愧疚,甚至反感,這些都是你們一廂情願的付出,我纔不稀罕。

03窮人父母教育手段匱乏,但是控制慾又特別強!

如果大家對周星馳的訪談有印象,一定不會忘記他說起自己小時候,因爲要玩具被媽媽打的心酸經歷。

都說盲人的眼睛是畫不出色彩的,果然影視劇創作也不是無根之水。

周星馳在《長江七號》裏,再現了一次自己的悲慘童年。周小迪羨慕同學有“長江一號”機器狗,在商場看到了就想要,可惜爸爸哪裏有錢買。

周小迪央求爸爸,只買這一次,爸爸囊中羞澀,窘迫無奈,只好用連打了三巴掌在孩子身上,迫使孩子歸還玩具狗,這場戲看得我淚目——孩子都喜歡玩具,他只是在表達正當欲求,父母不給就算了,爲什麼要打呢?

窮人教育手段匱乏的表現就是:打罵、嚇唬、威脅、呵斥、指責……總之沒有一個是能讓孩子愉快地跟父母合作,並讓孩子學會以後也能這樣解決問題的方式。

窮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手段,簡直是條件反射式的自動化輸出:

孩子一鬧騰就嚇唬“不聽話把你丟出去”,孩子考砸了就“考這點分數,怎麼對得起我”,孩子跟人打架就“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孩子任何不順心不如意,他們都能不共情,不疏通感受,巴拉巴拉一大堆道理來說教……

窮人不僅僅是缺錢,還缺知識,缺智慧,缺頭腦,網友戲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何止是想象力,貧窮限制一個人的潛力發揮,甚至是生命力。

周鐵也知道貧賤生活事事哀,一切不如意都能歸結爲窮。所以他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把“我們雖然窮”掛在嘴上處處強調:

“我們雖然窮,但是我們不說謊話”

“我們雖然窮,但不亂說髒話”

周小迪把零分考卷改成100分,他知道後,開口也是“我跟你說了多少次,我們雖然窮”……

周小迪聽了無數次這樣的嘮叨,終於受不了,大聲對爸爸抗議:哎呀,我知道了,你好煩,別再說這些了好不好?

孩子的某些問題跟窮沒有關係,但是爸爸總是這樣嘮叨,其實就是在暗示孩子,這些都跟窮有關係。

這是一種語言的負面催眠,一方面讓孩子感覺窮彷彿是甩不掉的詛咒,另一方面強化孩子的自卑和推卸責任心理,這都是因爲太窮了。

在《長江七號》這部電影裏,父親周鐵對周小迪的愛,盲目而又毫無保留。

恰恰是這樣的愛,讓人感覺害怕,因爲父母眼光短淺,無法給孩子指出一條適合他們發展的路,強行按照自己的安排,讓孩子的生命十分扭曲痛苦。

周小迪被爸爸送進貴族學校,其實過得並不開心。

因爲窮,體育課都只能被罰站,因爲沒有新運動鞋,體育老師歧視他。

因爲窮,班級小霸王陳俊生經常挖苦他“窮鬼”,他很少有玩伴。

老師隊伍裏,也只有袁老師能對他一視同仁。

我在文章裏分析過周星馳用《長江七號》揭示一條扎心真相:窮人孩子莫入貴族學校!周小迪內心極其壓抑痛苦,所以纔會在夢裏展開“瘋狂報復”。

在夢裏袁老師勸他“回頭是岸”,他自己則回答“苦海無涯”。可見,每一天去學校,他不是去享受知識的澆灌,而是去經受老師同學們的嘲笑凌辱。

周鐵因爲窮,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提供給兒子,因此生活裏的很多衝突也一併省略了,比如完全不用擔心兒子打遊戲荒廢學業,因爲他們家壓根沒有電腦和遊戲機等。

在生活上,周鐵也表現不出什麼控制慾。但是在兒子入學擇校這件事上,他確實操縱了孩子的人生,並可能讓孩子一輩子活在自卑和壓抑之中。

電影畢竟是電影,戲劇畢竟是誇張和荒誕不羈,但是電影裏反映出來的現實,不得不讓我們沉思,窮人做父母也要學習,沒有科學養育理論武裝頭腦,爲孩子規劃設計人生,真的是盲人騎瞎馬,處處都是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