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沧桑,迎着满天落日的霞辉,踏着世间朦胧的夜意,不知道你是否依旧愿意在早已繁华落尽的樱花树下默默等待远方故人的归来,一起看夕阳西下,云卷云舒;又或者是否愿意在林中小院中摆上一杯清茶,相伴他一起看地老天荒,岁月更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自己心中最重要的意中人,或许当时并不在意,可是只有当真正离别时,才会记得如此的刻骨铭心。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豪放派诗人,诗词风格多与豪放霸气有关。路途遇雨,苏轼不惧;贬职流放,苏轼不畏;上场杀敌,苏轼不怕。可是就这样一位天性豪放不惧的诗人,却对妻子的离去而倍感伤心,含着泪水写下了这篇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又有二人之间又有怎么的情义,苏轼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词呢?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part.1梦回缘起,回溯往事

命运无情,原来早就在我们的心底种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默默的在那里生根发芽,引导着我们去寻找自己最珍贵人,使之魂牵梦萦,恋恋不忘。苏轼和王弗如此,你我也是如此……

公元1054年,正值青春年少。他鲜衣怒马,风华正茂,吟诵着世上最狂的诗篇,喝着世间最烈的酒,志向入仕报家国;而她也正值二八佳年,一边想象着自己未来夫君的样子,一边写下洛阳纸贵的诗篇。命运在冥冥之中使二人从相见相遇到相识,同样也是命运使二人却再一次分离。

从十五岁和苏轼结为夫妻到二十七岁在京师汴梁病逝,王弗陪了苏轼十二年。十二年的时光里,或许十二年的时光中二人有些许的不耐,些许的不和,但都慢慢的被漫长岁月时光默默的淹没,反而成了苏轼自己一人最为珍贵的回忆。

本词作于公元1075年,距离苏轼的妻子王弗病逝于京师汴梁正好十年。十年的时光可以掩埋一个人绝大多数的感情,可是却掩埋不了苏轼对于自己亡妻思恋的心情。看向远处的荒芜,作者似乎又想起来了以前自己和前妻一起生活的场景,不由得悲从中来,怀恋愈深,甚至泪如雨下,以一种饱含深情的姿态挥手便写了这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悼亡诗”的千古哀词《江城子》。

part.2诗词赏析,深入观感

本词作于公元1075年,是苏轼来到密州,在梦中又遇到了自己以往的妻子王弗。深夜醒来,看向远处荒芜的荒野,又想起来了自己以前和王弗的点点往事,不由得极其思恋,便着手写下了这篇《江城子》。

本词的前三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代入感极强,感人极深。如果是活着的人彼此分离,哪怕隔着千山万水,纵你在天涯海角,总还有再次见面的希望;可是现在确实隔着黄泉,想要再次见面几乎就是不可能了,我又能怎样呢?十年的时间中,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已经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而且自己的继室和自己的儿女也都在身旁,自己又那能把自己的亡妻时刻记挂在心中呢?正值亡妻的十年忌辰,正是令人心酸的日子,以前的思恋之情在那一瞬间便呼啸而出,似乎破开了生死间的限制一样。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寥寥几字却又将梦境和现实想混合起来,道出来了作者内心中渴望与自己的亡妻再一次见面的渴求之感。可是生死有别,无奈之下作者只得在诗中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缅怀一下自己的思恋之情。

本词的主题是“记梦”,而只有本词的下半阙才算是真正的“记梦”。作者一个人被贬到密州,漂泊在外。只有凭借着幻想才又回到了自己曾经的故乡。故乡是曾经和自己的亡妻王弗一起生活的地方,作者仿佛又在故居小窗的窗前看见了正在洗漱的妻子。不由的泪如雨下,思恋之情呼之欲出,却说不出半点言语,只得在旁边看着。

“料的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个长短句才是慢慢的将作者从梦境中拉回到了现实中。“肠断”二字是多么的凄凉啊!作者每每在这里想到长眠于地底爱侣,不由得的泪如雨下,“肠断”二字在合适不过了。

part.3以诗为鉴,悟百家道理

苏轼和王弗的缘分只有短短的十二年,可是又有多少人和自己意中人的缘分能够到的了十二年呢?有的人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只有失去了才会知道什么是刻骨铭心。比如苏轼,再比如你和我。

愿世间所有人都没有遗憾,可以和自己心中的意中人一起看云卷云舒,一起相伴晚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