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筆法的發展應該與書法誕生的同時就有了,書法家們在書寫的時候,發現筆畫末端會出現因缺墨而造成的露白,這種虛實相間的筆觸別有一番風致,所以在總結和發揚中,也有了今天我們常見的這種飛白體,也就是《清平樂》中帝后所書寫的那種筆法。電視劇《清平樂》中展現的宋仁宗和曹皇后所書的飛白體,其實是我們今天大多數人所認可的飛白體,這種筆法不是飽滿圓潤,如枯筆所寫,就像是墨蘸的不夠多,寫到後面缺水了。

電視劇《清平樂》又讓一項文化瑰寶火了一把,那就是宋仁宗和曹皇后都很擅長的一種書法——飛白體。

其實飛白體不是一種字體,它是書法中的一種特殊筆法,對於這種筆法也沒有一種固定的定義,網上查到的解釋也是五花八門。不然就是照搬前人文縐縐的語句,書法愛好者們可能一看就明白,但大多數網友還是不甚明白。


飛白體相傳是漢朝的文學家兼書法家,蔡文姬的父親蔡邕,因看到匠人們用扁刷蘸白粉刷牆得到靈感而發明的,他回到家自己加工出一種特殊的扁筆,用這種特殊的筆寫出的字是一段一段的,中間還留有平行的遊絲。

晏殊《飛白書賦》:其臣蔡邕,譽聞帝庭。矚鴻都之蕆役,掃堊帚而字成。寓物增華,窮幽洞靈,肇此一體,用飛白而爲名。


蔡邕發明的這種筆法最初是用來寫篆字,所以飛白體又被稱爲“草篆”,後來許多字體都可以用這種筆法來寫。一時間,文人雅士,帝王將相們都對這種筆法青睞有加,不少書法大家也擅長此道。

朱長文的《續書斷》中認爲:“飛白之法,始於蔡邕,工於羲(王羲之)、獻(王獻之)、肖子云,而大盛於二聖(宋太宗、宋仁宗)間。”

非常遺憾的是,古代那些大家的飛白書法墨跡都只存於記載中,留存至今的這種飛白體據說只有武則天《昇仙太子之碑》六字碑額,從這幾個字的特點可以看出,它很符合記載中所述的蔡邕發明的那種飛白體。

宋仁宗擅長的飛白體

宋人尚藝,宋代也是是飛白體的鼎盛時期,自宋太宗之後的歷任皇帝,就沒有不擅飛白體的,有記載說仁宗皇帝自稱飛白體是自己的唯一愛好,歐陽修和晏殊都留有文章褒讚仁宗的飛白體。

我們看到電視劇《清平樂》中,不管是宋仁宗還是曹皇后寫的飛白體,顯然跟記載中的那種飛白體相去甚遠,蔡邕發明的飛白體顯然用常規的毛筆是沒法寫的。

那麼歷史上宋仁宗所書的飛白體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這裏姑且從一些典籍中進行一些猜測。


晏殊在贊仁宗飛白體的《飛白書賦》中說:“飾宮闕之題署,助聖覽之藝能。”史籍中關於宋仁宗賞賜臣下飛白書、以飛白書題匾的記載就有幾十處。也就是說,這種筆法適合宮殿題匾,應該使用篆、隸、楷這樣端正的字體爲主。

朱長文《續書斷》中稱宋真宗趙恆是以“木皮飛白筆”作書的,黃伯思的《東觀餘論》中記載:“近世相承飛白皆用相思爲片板,若髹刷然”,這可能是一種把木材加工得很薄做筆桿,其形狀扁平的特殊毛筆,“髹刷”就是漆刷,類似我們今天刷油漆的大板刷。

北宋黃伯思所說:"取其若髮絲處謂之白,其勢若飛舉者謂之飛。"也就是說該筆法造型特點爲筆畫部分絲絲露白,像枯筆所寫。

晏殊《飛白書賦》:“……(仁宗飛白書)空濛蟬翼之狀,宛轉蚪驂之形。斕皎月而霞薄,揚珍林而霧輕……”。

除了“飛”與“白”,典籍中對飛白體的特點還有一個重要的敘述,那就是“斷”。我們看武則天所書的《昇天太子之碑》,她的筆畫像一截一截的斷開來,但又是絲絲露白相連,就像寫字的人用筆一頓一頓的往下寫,而非勻速的一筆到底。它不同於枯筆,枯筆是偶爾露白,或時黑時白,它則是絲絲夾白。

南宋周必大的《太宗皇帝飛白祕閣頌》言:“翩翩乎龍翔而鳳翥,霏霏乎雲卷而霞舒。意欲斷而還連,勢疑飛而復止。”

這裏的“意欲斷而還連”就表述了這種筆法的“斷”,而正是這種“斷”,才更能體現下一刻的“飛”和“白”,而非《清平樂》劇中的流暢到底的風格。


從上面幾點看,宋仁宗時期的飛白體,大致還是承襲了武則天《昇仙太子之碑》那樣的風格。與《清平樂》劇中的那種只有少量露白的筆法不甚相同。由於這些書法作品現今已不留世,而文人又多用華麗詞藻來讚美對於帝王們的作品,不用如龍似風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崇敬心情,所以也很難從字裏行間中推斷一二。

《清平樂》中展現的飛白體

不管是哪一樣文化藝術,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總是在向前發展的。晏殊《飛白書賦》中說到:“獻之白而不飛,子云飛而不白”。可見各人喜好不同因而風格也各異。

電視劇《清平樂》中展現的宋仁宗和曹皇后所書的飛白體,其實是我們今天大多數人所認可的飛白體,這種筆法不是飽滿圓潤,如枯筆所寫,就像是墨蘸的不夠多,寫到後面缺水了。這種筆法的發展應該與書法誕生的同時就有了,書法家們在書寫的時候,發現筆畫末端會出現因缺墨而造成的露白,這種虛實相間的筆觸別有一番風致,所以在總結和發揚中,也有了今天我們常見的這種飛白體,也就是《清平樂》中帝后所書寫的那種筆法。只是與宋以前的飛白體大多書寫端正字體不同,現今的這種飛白體卻多用來書寫行草字體。


從漢末到北宋,飛白體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工具的改進和審美的變化,使得飛白體也在不斷變革。因爲各種原因,飛白體在宋以後便開始式微,直到今天,我們想多找些作品來做研究和欣賞也不能辦到。現今的飛白體虛虛實實的筆觸在中國畫中得以發展,今人把國畫中的乾枯筆觸部分也泛稱飛白,形容它如輕雲遮住太陽,甚至現在設計師們在設計logo時,也異常鍾愛這種中國風的元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