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抱頭鼠竄,竄:逃跑。”近義詞有:逃之夭夭、捧頭鼠竄,反義詞有:大搖大擺得勝班師,抱頭鼠竄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

抱頭鼠竄,竄:逃跑;亂跑。抱着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出自: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近義詞有:逃之夭夭、捧頭鼠竄,反義詞有:大搖大擺得勝班師,抱頭鼠竄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含貶義,形容敵人的狼狽相。

抱頭鼠竄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抱頭鼠竄(bào tóu shǔ cuàn)

成語釋義:竄:逃跑;亂跑。抱着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

成語出處: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近 義 詞:逃之夭夭、捧頭鼠竄

反 義 詞:大搖大擺得勝班師

成語用法:連動式成語;含貶義,形容敵人的狼狽相。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辨析:抱頭鼠竄和“逃之夭夭”;都含貶義;都形容逃跑。但抱頭鼠竄是比喻性的;“逃之夭夭”是詼諧說法;有時用作中性。

成語辨形:鼠,上邊是“臼”;不能寫作“白”。

成語正音:竄,不能讀作“chuàn”。

抱頭鼠竄的典故/故事:

楚漢相爭時期,范陽人蒯通見韓信擁有重兵,便想說服他背叛劉邦自立爲王,成爲楚、漢以外的第三股勢力。有一天,他混人韓信的軍營,給韓信

講述了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的故事。他說:“張耳和陳餘曾結爲刎頸之交。

張耳被秦軍圍困在鉅鹿時,派部將張魘、陳釋去見陳餘,請求發兵援救。陳餘爲了自己的安全,不願出兵援救,只撥了五千人馬給張耳的部將。後來張廩和陳釋都死於秦軍之手,張耳因此與陳餘結下怨仇,回來後毫不猶豫收其兵權,使他懷恨在心。不久,陳餘聯絡齊王田榮,把張耳逼得走投無路。張耳只好殺了項羽派到趙國的使者,倉皇投靠了劉邦。

後來,劉邦派張耳帶兵攻打趙國,他終於在水之南殺死了陳餘。”蒯通講完故事後,又說道:“希望你能把陳餘之死作爲借鑑,認真考慮我的勸。”韓信聽後頗爲動搖對蒯通說要考慮幾天。最終韓信念及劉邦對他的恩德,沒有背叛劉邦,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抱頭鼠竄的例句:

1、立刻指揮輕機槍打得那些黔軍抱頭鼠竄。

2、方纔喘一口氣,伏兵又現,這羣驚弓之鳥嚇得抱頭鼠竄,各自逃命。

3、在我邊防戰士的堅決抗擊下,敵人抱頭鼠竄,狼狽而逃。

4、敵軍既已抱頭鼠竄,且讓我們乘勝追擊。

5、英勇的我軍打得敵人抱頭鼠竄。

6、敵軍遭遇我軍埋伏,被打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

7、夫陸賈天下之辨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

8、戰士們一個勇猛的反衝鋒,把大羣的敵人打得抱頭鼠竄。

9、我們決不給抱頭鼠竄的敵人以喘息之機。

10、我們抓住了匪首,其餘的小嘍羅便抱頭鼠竄,各自逃命去了。

11、一見警察來到,原本要聚集打羣架的不良少年,個個抱頭鼠竄。

12、我們利用了敵軍的錯誤戰略部署把他們打得抱頭鼠竄。

抱頭鼠竄的成語接龍:

抱頭鼠竄 > 竄端匿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