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記》中劉邦其人,不管家人,不事生產,喜歡欺負人,好酒及色,沒點好品格。而31歲周遊完魏國迴歸故里的劉邦早已無心務農,他開始效法信陵君、張耳他們廣結豪強但結交人是要花錢的,而且是大錢。

大家好,我們的杯子破碎之風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史記》中劉邦其人,不管家人,不事生產,喜歡欺負人,好酒及色,沒點好品格。
當了亭長後變本加厲起來,經常裝神弄鬼糊弄人意圖賒酒欠錢。當了皇帝后他的大臣高起、王陵都曾直言道“陛下慢而侮人”。
這樣看來去,劉邦的形象就是個傲慢無禮、遊手好閒的混混。導致後來的很多文學作品把劉邦刻畫成市井無賴。
那麼問題來了,爲啥一個市井無賴能在一幫子梟雄中開創漢帝國?並造就了漢文化?這樣看來劉邦哪是什麼市井無賴,分明是一個具備文韜武略且胸懷大志的政治家。而且他很有可能有長遠打算,早就做好了滅秦的準備。
同樣在《史記》中還記載了,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劉邦雖然平常喜歡欺負人,還好酒色,但是個有大義的人。在那個遊俠仗劍走天涯的年代,劉邦這點小毛病根本算不得什麼。
歷史上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其實劉邦就是個有準備的人。
其一、早期投奔強者
早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劉邦少年時曾經一路打工一路趕路來到魏國投奔戰國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趕到時才得知信陵君去世了。但信陵君的一個門客張耳仍然在廣招豪傑,劉邦就被張耳招走了。劉邦在張耳那裏一住就是幾個月,藉此機會結識了不少英雄豪傑。這張耳在當時也不是一般人,曾協助過陳勝,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起義增過磚添過瓦。後來劉邦回到中陽裏村廣結豪強、變得豪爽大方,可能就是受了他的影響。
其二、中期廣交豪傑
大秦一統天下,始皇登基,百萬雄師壓服天下各路英豪,雖然他們也只是蟄伏下來等待時機。而31歲周遊完魏國迴歸故里的劉邦早已無心務農,他開始效法信陵君、張耳他們廣結豪強但結交人是要花錢的,而且是大錢。而劉邦又窮得叮噹響,有錢就買肉喫,沒有節制,這樣一來,當了亭長那點工資根本不夠花,更不用談積蓄了,弄得酒癮上來了都是賒酒喝。搞得他30多歲了也沒錢成家。後來到了將近40歲的時候,還是靠着呂公將對他的欣賞,把呂雉嫁給他,劉邦這纔算有了家室,靠着呂雉帶來的嫁妝,劉邦算是過上正常生活。而呂雉也非尋常相夫教子的賢內助,她和劉邦有着相同的處事方式,豪爽大方,而且比劉邦還能喫苦。和劉邦一起爲打天下做前期準備,讓劉邦廣交豪傑的計劃得以施展,令一幫開國老臣無不服她。
其三、後期掌握豪傑,知人善用
劉邦爭奪天下時,能讓張良在身邊竭盡全力地謀劃;能讓蕭何在大後方恢復生產,穩固根基;能讓韓信在前線攻城略地執掌精銳大軍也未曾妄生叛心。天下初定時,又能讓張良不敢有小動作,自覺引退;讓蕭何變得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生怕出錯;,讓韓信一步一步被削弱至產生不了威脅。讓三位人傑各展其能,又能將他們完全掌控。早在劉邦初遇豪傑的時候就在摸清他們的脾性,再根據自己對形勢的大體判斷,一步一步支配他們,任意使用他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