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知日軍又來1500多人後,楊成武決定再打一次伏擊,地點就選在了黃土嶺,爲了讓日軍順利進入包圍圈,楊成武制定了以小股部隊吸引日軍,把敵人誘入伏擊圈,一舉殲滅的戰術。當日軍後衛部隊也進我軍伏擊圈後,只聽“轟”的一聲,接下來,槍聲、炮聲混雜在一起,日軍知道中了埋伏,奮力組織突圍,但都被我軍頑強的打了回去,戰鬥中,阿部規秀中將被我軍炮彈炸傷,數小時後身亡。

黃土嶺戰役是我軍繼平型關大捷後的又一次震驚中外的抗日大捷,此次戰役殲滅日軍1500多日軍和大量僞軍,戰果輝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1939年10月31日,楊成武收到情報,有一隊日軍正向我方根據地掃蕩而來,人數約有1000人,領隊的是一位大佐——遷村憲吉。楊成武收到消息後,馬上查看地形,包括銀坊、雁宿崖、白石口、黃土嶺,通過對比各處的地形地貌發現,從白石口至雁宿崖一段路,是寬約40米的幹河灘,兩邊山嶺陡峭,是伏擊敵人的好戰場,誘敵至此,再用火力封鎖住山口,斷敵退路,敵人就插翅難飛了。於是楊成武決定,在此地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情報指出,日軍分兵西路、南路、東路三路前進,此時埋伏的正是由遷村憲吉親自率領的東路日軍,共有600多人,包括一個炮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

11月3日凌晨,遷村憲吉帶領這600多人慢慢悠悠地進入雁宿崖峽谷,殊不知,我軍早已埋伏在峽谷兩側,只等時機一到,前後包抄,到時敵軍就插翅難逃了。這時,我軍發現日軍先頭部隊正在雁宿崖東灘頭休息,驕橫狂妄的日寇行軍、休息都不派警戒,他們完全不把我方放在眼裏,大搖大擺進入了伏擊圈。7時,戰鬥正式打響,我軍從峽谷兩側以及日軍前方發出猛烈攻擊,一瞬間就讓敵軍損失慘重,但日軍仍在負隅頑抗,以十幾挺機槍和幾門山炮爲掩護,進行反撲。經數小時激戰,日軍被殲滅大部,剩餘敵人被壓縮在雁宿崖和西北小高地,負隅頑抗,等待增授部隊。但很快,在我軍發動的總攻下,剩餘的殘兵敗將幾乎被全部殲滅,可惜的是,讓遷村憲吉大佐趁亂跑了,後來證實,負重傷的過村乘亂逃脫,昏死在附近的草叢中。這一仗,除去讓村乘亂逃脫和13名日軍被俘,600餘日軍全部被擊斃。

首戰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我軍士氣,爲什麼說是首戰呢?因爲日軍作戰有個規律,每次出兵如果失敗,必然會選擇報復,敗得越慘,報復的越兇,所以雁宿崖一戰只是首戰,接下來日軍的報復纔是正式大戰。果不其然,坐鎮張家口的日軍“蒙疆駐屯軍”司令兼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親率1500餘人,分乘90多輛卡車,欲與我軍再戰,以報之前慘敗之仇。這個阿部規秀可不是一般人,他在日本享有“名將之花”稱譽,阿部規秀,1907年畢業於有名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1937年8月,晉升爲陸軍少將,率軍駐紮黑龍江省孫吳地區。短短兩年之後,阿部規秀晉升爲陸軍中將,可見其在日本人心中地位之高。

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是日軍的“精銳師團”,曾與八路軍一二O師在邵家莊交過手,當時的旅團長常岡寬治中將被八路軍擊成重傷。爲加強這支“王牌”部隊,日軍纔將阿部規秀調來任職。得知日軍又來1500多人後,楊成武決定再打一次伏擊,地點就選在了黃土嶺,爲了讓日軍順利進入包圍圈,楊成武制定了以小股部隊吸引日軍,把敵人誘入伏擊圈,一舉殲滅的戰術。這種戰術就是主席說的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簡單說就是粘着敵人,不遠不近的吸引他,而楊成武就利用這種戰術,將敵人吸進伏擊圈。阿部規秀行軍謹慎,不像之前的遷村憲吉那麼驕橫狂妄,畢竟有“名將之花”稱譽的人不可能是庸才。當部隊要經過黃土嶺時,阿部規秀提前派偵察兵查看兩側高地情況,並且偵察了兩次,但仍未發現我軍的埋伏,於是,阿部規秀就這樣進入了我軍的伏擊圈,也踏入了鬼門關。

當日軍後衛部隊也進我軍伏擊圈後,只聽“轟”的一聲,接下來,槍聲、炮聲混雜在一起,日軍知道中了埋伏,奮力組織突圍,但都被我軍頑強的打了回去,戰鬥中,阿部規秀中將被我軍炮彈炸傷,數小時後身亡。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黃土嶺大捷,包括首戰的雁宿崖戰鬥中,八路軍殲滅1500多日軍和大量僞軍。此戰在全國引起強烈反向,除各方發來賀電外,蔣介石也給延安發來電報:“朱總司令:

與此同時,楊成武卻收到日軍一封加急信。楊成武拆開一看,信是日軍駐張家口警備司令小柴寫的,信中寫道:楊成武當即覆信,首先駁斥了小柴的謬論,然後通知他,八路軍一貫優待俘虜,對放下武器的敵人,一律寬大處理,俘虜們生活很好,已認識到自己的侵華罪行。對於被擊斃者,已妥爲安葬,並立有石碑,以茲標誌。

或許在日軍眼裏,戰爭是爲了政治目的,自己只是執行命令而已,但是他們忘了,他們是侵略者,他們的手上沾染者中華人民的鮮血,從踏入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戰爭就不會與你無關。(參考資料:《阿部規秀命喪太行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