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子口四周都是絕壁,必經之路還有重機槍把守,紅軍如何過去的?

文/號外歷史之澤宏 圖/網絡

有句話說:“紅軍不怕遠征難”,紅軍長征2萬五千裏,每一步都是充滿了艱難,而負責給大部隊開路的先鋒部隊更是擔任着整個紅軍隊伍的命運,如果不能及時打破敵人的封鎖線,紅軍主力就有被前後夾擊,全軍覆沒的危險。而位於甘肅南部的天險臘子口,就是擋在紅軍必經之路上一道阻礙。


臘子口四周都是絕壁,中間只有一條狹長的道路,一次只能經過很少的人,此時國民黨已經事先在臘子口兩側架上重機槍把守,要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都不爲過。如此惡劣的形勢下,紅軍是如何過去的?1935年九月,紅軍開路先鋒來到臘子口前,當時奉命攻克臘子口的部隊是紅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


仔細觀察形勢後,團長王開湘犯了愁,強攻是斷然不可取的,白白葬送隊伍還不一定能夠突破臘子口。而四周都是絕壁,這裏是紅軍的必經之地,繞路也不可取,怎麼辦?如果不能短時間突破臘子口,紅軍主力部隊就將陷入危險了。情況緊急,團長王開湘立馬組織戰士開會,商量解決之法。

戰時開會這是我軍流傳下來一個優良傳統,爲的就是集衆人的智慧解決事情。此時隊伍當中的一位紅軍戰士站出來說自己有解決辦法,王開湘眼睛一亮,問到:”如何解決?這位紅軍戰士說到:“我從小就是善於攀爬,可以從這個峭壁上爬上去”。政委楊成武再次問到:你真的有把握?“,紅軍戰士肯定的點了點頭。

原來這位紅軍戰士叫做“雲貴川”,是貴州苗族同胞。王開湘團長經過思考之後最終決定下達命令:“由這位紅軍戰士率先爬上去然後將繩子放下懸崖,自己率領一部分戰士爬上去。而楊成武則率領一部分戰士正面佯攻,等到他們爬上去再一起發動總攻。就這樣紅四團成功地攻克了天險臘子口。


這場戰役以極小的代價最終成功的攻下,保證了紅軍大部隊的順利前進,這位名叫“雲貴川”的小戰士功不可沒,而這一切正是因爲我軍有戰時開會的優良傳統,善於採納戰士意見,以及對士兵的信任才能留下這麼一段佳話。也正是這樣的一支隊伍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終完成了解放全國的歷史重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