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說海灣戰爭直接催生了以色列“安全屋”。現代“安全屋”出現之前,以色列老的建築一般都有一個公共地下室,被稱爲“庇護所”,供居民在戰亂時期避險,有些內部甚至設有廁所和飲用水管。

  如果你穿行在以色列的新建住宅區或辦公區,總能看到樓上有小小的窗戶,由兩塊厚鐵構成,好似監獄裏牆上的小窗。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以色列式窗戶”,它開在“安全屋”的牆上。“安全屋”,又稱 “防爆屋”,以色列家家都有,這和以色列戰爭不斷的歷史息息相關。“安全屋”什麼樣?怎麼保證安全?背後大有文章。

  海灣戰爭催生安全屋

  “安全屋”內有空氣過濾器。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作爲美國盟友的以色列並沒有參與,但是一開戰,伊拉克就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毛腿”導彈。以色列在中東向來強勢,在國家安全政策上採取“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強硬態度。但是在海灣戰爭中,以色列在美國的高壓下,沒有還擊。其實,美國也明白,以色列一旦加入戰爭,整個中東局勢可能會失控。

  海灣戰爭時期,有謠傳伊拉克會發射化學武器,那時以色列國民承受着很大壓力,而國家除了爲國民配備防毒面具外,並無其他更多的安全措施。很多人回憶當時的情景,都會說“前所未有的恐慌”。可以說海灣戰爭直接催生了以色列“安全屋”。海灣戰爭後的第二年,以色列通過立法,要求所有新建公寓樓必須爲每家每戶提供“安全屋”。

  達軍械庫標準

  法律規定這種“安全屋”要能抵禦常規武器的爆炸和彈片,並能防禦化學和生物武器。筆者去年修房子,親歷了“安全屋”的修建過程。以色列對安全屋修建有很多技術標準,比如水泥和鋼筋都需要送到國家建築實驗室覈驗。國內的設計師朋友知道後,很認真地說:“這是國內修建軍械庫的標準。”“安全屋”是否達標,是政府給不給你入住證的最重要的考量,如果新建房屋沒有拿到入住證,你可能就辦不了房產證,而且水電氣還是高標準的收費。所以,不管是建築商還是私人建房,在“安全屋”上從來都不敢馬虎。

  “安全屋”簡要的技術標準包括:鋼筋混凝土牆,天花板、外牆厚度必須至少30釐米,內牆厚度不低於20釐米;窗戶不能對着門,門不能對着開放空間(必須對着牆);窗戶和門都必須使用符合規定的鋼材,能嚴實關閉,防毒氣;內部裝有專用過濾器,以保證關閉嚴實的情況下輸入新鮮空氣;內部牆面不能有瓷磚、鏡子或玻璃覆蓋,天花板不能用吊燈等等。

  早前規定空間必須只有5平方米,很多家庭只能將它用作洗衣房或者雜物間。後來擴展到至少9.2平方米。雖然以色列房價很高,但因爲窗戶小,空間也不大,大家慢慢將它用作備用的房間。政府爲補貼民衆,規定“安全屋”修建無須繳高昂的建房稅。

  其實,這種“安全屋”不僅僅住宅樓必須有,新建的辦公樓也必須配備。而像醫院這種建築,有時候整棟樓都按照“安全屋”的防護功能和標準修建。

  公共地下“庇護所”常見

  現代“安全屋”出現之前,以色列老的建築一般都有一個公共地下室,被稱爲“庇護所”,供居民在戰亂時期避險,有些內部甚至設有廁所和飲用水管。

  一些老建築的住戶如果要新增房間,則必須增建“安全屋”。以色列的居民樓更新換代很慢,整棟樓推倒重建的比較少,很多建築商會免費爲整棟老樓裝修,通過增加樓層賺取利潤。

  而一些非城區的平房老建築,則會共享地下“庇護所”,這就是爲什麼你在以色列開車,會經常看到一米多高露出地面的看上去老舊的牆面,它其實是公共地下“庇護所”的入口。

  筆者居住的村莊,有200多戶居民,住房大概30%爲老建築,一共有三個公共地下“庇護所”可用。

  以色列全境覆蓋安全警報系統,當該系統偵察到炸彈來襲,就會拉響警報,根據炸彈飛來的方向,不同地區的居民有長短不一的時間可以飛奔到“安全屋”。在以色列,這些安全知識,人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灌輸,所以老幼皆知。

  以色列海岸線綿長,大家又都愛戶外運動,如果你剛好在海邊衝浪,在沙灘上曬太陽,或者在特拉維夫著名的海濱跑步,這時候警報拉響了,怎麼辦呢?不用擔心,在很多沙灘都有公共“庇護所”,以保萬無一失。

  局勢緊張時,公共場所的“安全屋”會被清掃乾淨,以備不時之需。家庭“安全屋”則推薦儲備罐頭食品、應急燈、通信設備、滅火器、重要文件副本、手機充電器、瓶裝水。甚至個人物品:現金、衣服、蠟燭、藥品、急救箱等。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