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宋詞中,記錄了兩個王炎。其中一個字公明,安陽人;另一個字晦叔,婺源人。兩個人同朝做官,還都有詞傳世,很容易搞混。

一、安陽王炎與陸游的交集

安陽的王炎字公明,安陽人。他沒有不是科舉出身,而是以蔭入仕。在紹興年間,擔任過蘄水令、司農寺丞。乾道二年(1166),任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

乾道四年(1168),賜同進士出身,後來幾年擔任了籤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四川宣撫使,進樞密使。

乾道七年(1171年),陸游應擔任四川宣撫使王炎的邀請,曾經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王炎曾經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平戎策》。不過朝廷否決北伐計劃《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這是陸游一生中唯一一次親臨抗金前線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陸游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也深刻地影響到了陸游文學創作。。

王炎後來先後出任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等。淳熙五年(1178)去世。

二、安陽王炎的詞作

在全宋詞中,安陽王炎的詞不多,只有兩首,其中一首還是迴文詞。

《菩薩蠻·迴文》:

遠風江急潮來晚,晚來潮急江風遠。橫岸斷山青,青山斷岸橫。寄書無雁系,系雁無書寄。歸夢只江西,西江只夢歸。

這首迴文的特點是,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倒讀。如:歸夢只江西,西江只夢歸。

另有《梅花引》一首:

裁征衣,寄征衣。萬里徵人音信稀。朝相思,暮相思。滴盡真珠,如今無淚垂。 閨在幼婦紅顏少,應是玉關人更老。幾時旭,幾時如。開盡牡丹,看看到茶縻。

梅花引有單調雙調之分,王炎的這首詞是單調,常見的思婦題材。

三、進士出身的婺源王炎

這個王炎有《雙溪集》創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中介紹王炎和他的《雙溪集》時說:

宋王炎撰。炎字晦叔,婺源人。乾道五年進士。官至軍器少監。與淳熙中觀文殿大學士王炎名姓偶同,非一人也

這個王炎(1138—1218)進士出身,字晦叔,上饒婺源縣(今屬江西)人。公元1169年(乾道五年)鄭僑榜進士及第,歷官潭州教授、臨湘知縣等職。

此王炎官職雖然不可以與觀文殿大學士王炎那麼顯赫,但是博通經史、工詩文,留下不少作品:《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聖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

因所居之地在武水之陽,雙溪合流,因自號雙溪。他的大部分著作早已失傳,僅存詩文二十七卷,題 《雙溪集》。王炎在嘉定十一年(1218)卒,年八十一。

因爲有詞集傳世,所以王炎的流傳下來的詩詞數量還是不少。

四、婺源王炎這首詞不寫風花雪月

詞從誕生時,就是歌唱之詞,題材大多是風花雪月。不多王炎的這首《南柯子·山冥雲陰重》與衆不同: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爲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這首詞是比較少見的用詞來反映民間疾苦的現實主義作品,我們在宋詞中見到的民間風情往往是這樣的: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_》

還有這樣的: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半依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浣溪沙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其四(宋·蘇軾)》 

五、婺源王炎的詠物詞

幾乎每個詞人都有詠物詞,詠物詞中幾乎少不了“梅”這個意象。一個詞人的水平如何,詠梅詞可以作爲一個比較的標準。

淡淡疏疏不惹塵,暗香一點靜中聞。人間怪有晴時雪,天上偷回臘裏春。疑淺笑,又輕顰,雖然無語意相親。老來尚可花邊飲,惆悵相攜失玉人。《鷓鴣天 梅》

這首詞看來是王炎晚年的作品。結尾有思人的感慨:老來尚可花邊飲,惆悵相攜失玉人。詞意和晏殊《木蘭花》結尾異曲同工: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詠菊詞,用到陶淵明的典故,便覺得高雅:

小妝朱檻,護秋英千點,金鈿如簇。黃葉白蘋朝露冷,只有孤芳幽馥。華髮蒼頭,宦情羈思,來伴花幽獨。巡檐無語,清愁何啻千斛。

因念愛酒淵明,東籬雅意,千載無人續。身在花邊須一醉,小覆杯中醽醁。過了重陽,捻枝嗅蕊,休嘆年華速。明年春到,陳根更有新綠。《念奴嬌 菊》

六、婺源王炎的婉轉閒適詞

王炎雖然生活在南宋,但是他的詞中缺少辛棄疾、張孝祥、陳亮等人的豪放之氣。王炎在《雙溪詩餘自序》表示,詞以婉約爲主,並鄙視豪壯語:

或者欲爲豪壯語以矯之,夫古律詩且不以豪壯語爲貴,長短句命名曰曲,取其曲盡人情,惟婉轉嫵媚爲善,豪壯語何貴焉?

下面兩首,是王炎的閒適曠達之詞,但是不作豪放之語。《清平樂》:

兒曹耳語,借問何處去。家在翠微深處住,生計一犁春雨。客中且恁浮游,莫將事掛心頭。縱使人生滿百,算來更幾春秋。

《臨江仙》:

思憶故園花又發,等閒過了流年。休論升擢與平遷。拂衣歸去好,無事即神仙。況是老人頭雪白,羞看紅粉嬋娟。鸞孤鳳只且隨緣。莫將桃葉曲,留與世人傳。

結束語

婺源王炎博通經史,和朱熹常有往來,但是在填詞上並沒有下太多的功夫,據他自己說

予於詩文本不能工,而長短句不工尤甚。蓋長短句宜歌而不宜誦,.......予爲舉子時,早夜治程文,以幸中於有司,古律詩且未暇著意,況長短句乎?........家貧清苦,終身家無絲竹,室無姬侍,長短句之腔調,素所不解。...逮今又五十年,而長短句所存者不過五十餘闋,其不工可知。

結束時,依慣例填詞一首爲作業,《臨江仙·詠菊》:

秋染霜天風露重,寒叢香泛流年。白頭不管歲時遷,夢醒閒裏過,竹杖小神仙。幽獨無聲三徑客,黃昏新月娟娟。驀然回首省前緣,陶籬清影動,此意少人傳。

@老街味道

最簡短的詩詞簡史,5分鐘瞭解下詩詞發展的進程

觀宋填詞116-125|世事紛紛如亂絮,殷勤昨夜風和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