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向來對山川懷有敬畏之情,它的神祕和高大讓人心生敬畏,更有不少人覺得它是連通天上與人間的通道。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古代帝王會選擇泰山作爲祭祀的地方,這是想在最高的地方與天人交流吧!
戰國時期,齊威王、燕照王和秦始皇,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別在歷史上掀起了三次入海求仙的活動。當時,人們認爲海外有仙山,仙山上居住着大量的神仙,且遍地都是仙丹,這種念頭吸引着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去海外探尋。

蓬萊仙境的傳說在秦漢之際更是達到了頂峯,很多方士不斷的渲染神仙的存在,勾起帝王對長生的慾望。他們用一些充滿迷惑性的手段誘使着帝王相信,再加上很多人都聲稱自己曾在大海上見過仙人。
按捺不住的秦始皇開始派遣朝中大臣去海外尋仙,漢朝時,漢武帝也派了很多人相繼入海求取仙丹。司馬相如曾經以封禪能更接近仙人的緣由勸誡皇帝,所以說封禪最早是帝王想要成仙的手段。

在漢朝時,人們爲了能更接近仙人,得到仙人的指示,各地相繼出現各種祠廟。人們通過通過祭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仙人的嚮往和敬意。除此之外,皇帝還依據仙人的喜好建立了樓臺宮觀。
道教興起了之後,唐玄宗在大同殿安置了真仙之像,每天焚香祭拜,祈求神仙的庇護。宋徽宗則在京師專門修建了迎真館,期待着有一天能夠迎接從天而降的神仙。

大家都崇拜仙人,但卻始終不見仙人的蹤跡。無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修煉丹藥。玄宗皇帝算的上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了,他在宮中修建了五十米多高的“望仙台”煉製丹藥。唐武宗也是整天服用所謂的丹藥,結果把自己給搞中毒了。
開始人們煉丹還算靠譜,用的材料大都是名貴草藥,本就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喫了也不會對人的身體有害。後期人們開始使用自然礦物冶煉,那真是亂七八糟的什麼都喫,把自己都當成小白鼠了,能不中毒嗎?

清朝的雍正皇帝對煉丹也很癡迷,曾經還寫過一首以煉丹爲內容的詩,當然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他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對煉丹癡迷的皇帝了。
帝王處於國家的最頂端位置,榮華富貴,權勢地位他全都有了。人的貪念是永遠無法完全滿足的,他們心中有了長生不老的慾望,恰巧他們又有自由實施的條件。所以歷史上纔出現了那麼多癡迷於成仙的帝王。
不過,雖然諸位帝王煉丹的夢想落空了,但卻製造出來了火藥,極大的推動了軍事方面的進步和發展。也就是說,皇帝們的首要目的沒有達到,卻在不經意之間促進了中藥和軍事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好歹皇帝們爲煉製丹藥所耗費的物資也沒算白費。所以,這事雖然荒唐,但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