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了節食減肥彎路的朋友,又開始追逐那些能越喫越瘦的“負能量食物”。更嚴重的情況是,當你從節食減肥恢復到正常飲食,身體爲了保護機體,就會瘋狂吸收能量,轉化爲脂肪儲存起來,以應對下一次的“節食計劃”。

最近有好幾個人問我,有沒有什麼食物能讓他/她們越喫越瘦?

當時我聽了這個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上次要減肥立的FLAG還是好幾年前的。他/她這個肥,八成是減不下去。

爲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他們問的問題,一方面想喫,一方面還想瘦,試圖在找一個既“享受”又想瘦的方法,可見他們根本不瞭解減肥,也沒有做好減肥的準備。

另一方面我想告訴他們,也根本不存在這樣讓你越喫越瘦的食物。

當我們去網上搜索關於“越喫越瘦的食物”的時候,往往會給你推薦一些飽腹的蔬菜,比如芹菜、黃瓜、蘋果。

還有一些文章直接推出“負能量食物”,聲稱喫了這些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身體的熱量,反而會消耗身體的能量,從而達到越喫越瘦的效果。

而且這類文章的瀏覽量還很高,可見還是有很多人想通過不餓肚子的方式減肥。人對痛苦的避免幾乎是本能。

記得我在大學的時候,有舍友想減肥,每天不去食堂喫飯,反而從超市拎回一堆胡蘿蔔、黃瓜、西紅柿,沒事就啃蔬菜,啃完就上稱看瘦沒瘦。一段時間確實瘦了一些,雖然很想堅持,但身體首先受不了了,乖乖跟我們去喫飯。

減肥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心的話題,但減肥確實也不是一件嘴上說說的事情,不然也不會成爲多年攻克不下的難題。

減肥沒有捷徑,也不存在什麼“負能量食物”(以下有解釋)。

關於減肥,我們聽到過最多的一句話應該是“管住嘴,邁開腿”。

一點都沒錯,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只控制飲食不運動,否則傷身還反彈;也不能只運動卻管不住嘴,飲食結構不調整還是會胖。

我見過太多通過節食來減肥的例子,但大多都以失敗告終。

對於一些體質,節食確實是見效快的減肥方法,但減肥效果大多不會長久。

節食後,身體的報復性反彈是減肥最終的歸宿。

靠節食減肥的朋友,往往瘦得很快,以爲減肥成功了,一但多喫兩口飯多喝兩口水,就又漲回來了。

這是因爲在節食的過程中,肌肉已經比脂肪提前消耗掉了,而肌肉的75%都是水分,肌肉分解了,身體的水分自然就會跟着下降,看着體重秤上的數字一點點下降,其實都是水分的功勞。

肌肉少了,脂肪多了,肌肉含量大不如從前,減肥之後,體重是下降了,身材卻沒有變得更緊實,摸起來還鬆鬆軟軟。這就是爲什麼,節食減肥逃不出體重反反覆覆的怪圈。

更嚴重的情況是,當你從節食減肥恢復到正常飲食,身體爲了保護機體,就會瘋狂吸收能量,轉化爲脂肪儲存起來,以應對下一次的“節食計劃”。這就是爲什麼你會很快胖回來的原因。

可以說,節食減肥這條路上,嘗試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太少。

唯一能維持節食減肥效果的方法是要求你喫得更少。你想想,本來節食已經喫的夠少了,再少喫一點,跟不喫沒什麼區別,時間久了變瘦不見得,把你毀了倒是很有可能。

走了節食減肥彎路的朋友,又開始追逐那些能越喫越瘦的“負能量食物”。

接着,我們來看看那些所謂的“負能量食物”。

負能量食物並不是喫了對身體提供負能量,也不是說食物的能量爲負數,而是進食這些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於食物本身所提供的能量,也就是相當於你喫進去半袋熱量,需要額外消耗你身體一袋的熱量,聽起來是不是挺划算。

那是因爲你瞭解的不夠深入。

我們都知道,人體攝入的營養物質爲7大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

能給身體供能的就三種: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攝入1g碳水可以爲身體提供4千卡的熱量,1g脂肪提供9千卡的熱量,1g蛋白質提供4千卡的熱量。人體消化和吸收這些營養物質需要投入自身的能量,這裏要引入一個詞,叫“食物的熱效應”,就是人體消化食物時,所額外增加的能量消耗。

但是消化這三類營養物質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消化難度越大,所需要身體投入的能量就越多。

這三類物質中,蛋白質的熱效應爲30%—40%,碳水爲5%—6%,脂肪最低爲4%—5%。

所以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喫完碳水後餓得快,多喫蛋白反而能撐得更久。

但食物的熱效應只佔食物能量的8%—10%,也就是說,你喫進去500千卡的胡蘿蔔,最多也只能額外消耗50千卡的能量。

如果不減少每天的總能量攝入,只憑借多喫某種食物就能瘦,還是醒醒吧。

如果你適當降低總能量的攝入,並食用這些所謂的“負能量食物”還是不錯的選擇。

減肥沒有捷徑,那些聲稱讓你不餓肚子,躺着就能瘦,貼一貼就能瘦的甩脂貼,摸一摸就能消脂的精油,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最好的減肥方法:管住嘴,邁開腿;最有效的減肥原則:方法選對,並長期堅持。

管住嘴,適當降低一些熱量攝入,也不會讓你餓肚子;邁開腿,加快身體的能量消耗,多練出點肌肉,提高基礎代謝,悄悄幫你“喫掉”脂肪。

加油吧!我們都在變美的路上!

養生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隨波逐流。

我是沐養,與你分享最實用的健康知識和養生乾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