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汉语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读音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间,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读音,如果不细细分辨,还真不知道对方要表达什么意思。


所以有人说,汉语是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这其实并不夸张。汉语之所以难学,主要还是中华的汉字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沉淀,进而演化出多种意思。比如一个“好读书”就可以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读书真好”,还有一种意思是“爱好读书”。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旷古奇文,整篇文章把中国的汉字博大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全文96个字用同一个读音,能读懂的都是高手。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很多有志之士甚至提出要消除中国汉字的主张,这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面对声势浩大的汉字改革运动,一人却不以为然,他的观点是,汉语言和汉文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应该摒弃,而是应该完美的融合。


此人就是中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赵元任曾编写了一篇著名的同音字文章,名字是《施氏食狮史》,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篇文章中一共是96个字,每个字的普通话发音皆为“shi”,如果我们朗读起来,很容易成为绕口令,不懂古文的人,也根本看不懂。事实上,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在1960年,《施氏食狮史》还被收录在《大英百科全书》的中国语言内。


那么有的朋友十分好奇,这篇文章到底在讲什么故事呢?翻译成现代文很有意思:

石头屋中有一个大诗人姓施,非常喜欢狮子,而且这个诗人还发誓要吃掉十头狮子。于是诗人就去市场寻找狮子,在一天的十点钟的时候他来到了市场,与此同时,十头巨大的狮子也来到了市场。诗人注视着十头狮子,并且凭借着自己的石头和弓箭,把石头狮子给杀死了。

诗人扛起狮子的尸体回到居住的石头屋子中(石室),屋内很潮湿,诗人就先让仆人整理石头屋子,打扫完毕后诗人就准备吃十头狮子的尸体,但是在吃的时候,他却发现这十头狮子并不是真的狮子,而是十头做的狮子,诗人于是才恍然大悟。请尝试解释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我们看完这则故事不免一头雾水,赵元任和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并成为“清华四大导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好玩吗?

事实上赵元任写这篇《施氏食狮史》是另有深意的,当时国内汉字文化饱受打击,而赵元任却支持“汉字拼音化”的运动,想让汉语言以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人心,可以说这篇文章为推动汉语的发展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作为国人看完这篇文章,如果没有点文化基础,都不一定能读通彻,那么外国人见此文,想必更是不知所云,甚至要抓狂了。这篇文章是赵元任1930年在美国所写,原标题是《石室施士食狮史》,后改名为《施氏食狮史》。

今日话题:你能写出类似这样的文章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大展才华,我们一起学习和欣赏。

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国学大观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