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後德國雖然背上了繁重的戰爭債務,但是英、法、美等國對於德國問題上的處理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聲音,英國出於保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考慮,還是希望德國能夠振作起來,這樣能夠制約法國,從而不讓法國有在歐洲大陸稱霸的機會。德國在簽訂《凡爾賽條約》後,從戰勝國那裏獲得了10.5億英鎊以上的貸款,使經濟迅速的得到了恢復,在國力不斷增長之時,對外擴張的野心也在一步一步的增大。


1918年一場世界級的帝國主義戰爭結束了,1939年9月1日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的另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被稱爲世界第二次大戰。這次大戰距離一戰結束過去了21年,人類再次面臨一場深重的災難。
其實這場災難從凡爾賽就已經開始了。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了帷幕,這場大戰持續4年零3個月、傷亡3600萬人。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協約國第二年就迫不及待的召開分贓會議,地址選在了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凡爾賽條約》就是在這裏籤的。

合約讓德國損失巨大,不僅割讓了1/8的國土、1/10的人口和300萬平方千米的全部殖民地,還承擔了10億英鎊的鉅額戰爭賠款。除此之外,德國廢除義務兵役制,解散德軍總參謀部,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得超過1.5萬人,艦隻總數不得超過36艘,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艇,不得建立空軍,不得建立軍校,不得擁有軍用飛機、坦克和重炮等進攻性武器。
拆除德國西線軍事工事,萊茵河左岸德國領土由協約國佔領15年,德國不得在萊茵河左岸及右岸50千米內設防。德屬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兩國瓜分,德屬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則由英、日兩國瓜分。
《凡爾賽條約》雖然滿足了戰勝國的要求,對於德國來說是恥辱的,不用說心中是不滿的,爲此也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引發了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內部由於分贓不均,意大利並不滿意英、法兩國,覺得被騙了,也有仇恨之心。

戰爭這個潘多拉魔盒在短暫關閉之後將會被再次開啓,之後人類面臨的是更加慘烈的浩劫。法國的費迪南德·福煦元帥在《凡爾賽條約》簽署之後這樣說道:“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而已。”看來連戰勝國對合約也不看好。
戰後德國雖然背上了繁重的戰爭債務,但是英、法、美等國對於德國問題上的處理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聲音,英國出於保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考慮,還是希望德國能夠振作起來,這樣能夠制約法國,從而不讓法國有在歐洲大陸稱霸的機會。

法國和英國做法正好相反,時刻都在想方設法置德國於死地,如此才能安享歐洲霸主的地位。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贏家——美國,出於開拓歐洲市場尤其是德國市場的緣故,非常慷慨地給予德國鉅額貸款,同時加大了對德投資的力度。
德國在簽訂《凡爾賽條約》後,從戰勝國那裏獲得了10.5億英鎊以上的貸款,使經濟迅速的得到了恢復,在國力不斷增長之時,對外擴張的野心也在一步一步的增大。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國國防軍下士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希特勒的上臺,再次將德國綁在了戰爭的快車之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