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秦武王沒有自己的孩子,下一任國君依舊需要從秦惠文王的兒子,也就是秦武王的弟弟們中間選拔,那個時候,弟弟們已長大成人,生母又分別有母族、朝臣的勢力,短期內也不好下定論。秦惠文王(羋八子的丈夫,嬴稷的父親)是在公元前311年去世的,緊接着大權盡歸秦武王之手。

哈嘍,大家好,小編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你們又做了些什麼呢?辛苦了一天,也是時候休息一下,看看小編今天會給你們分享什麼呢?
一部《羋月傳》,講述出一個古代女子的奮鬥史:身爲楚國貴族,卻常常遭遇薄待,一朝遠嫁秦國,成了萬千寵愛的羋八子。然而丈夫去世,皇后弄權,自己跟兒子被丟到了北城以北,那個叫做燕國的地方。但是這些都難不倒羋月,因爲她有智慧,有謀略,還有人才的幫助。
再次被迎接回國都,羋月的兒子做了秦王,她自己搖身一變成宣太后,掌握大權十數載。《羋月傳》結局是,老年羋月被宮人們攙扶着憑弔古今,偶遇跟初戀黃歇長相酷似的魏醜夫。
其實啊,這結局就是在避重就輕——歷史中的宣太后,晚年挺淒涼的,失去大權,跟兒子鬧不和,弟弟還被貶出國都。

秦惠文王(羋八子的丈夫,嬴稷的父親)是在公元前311年去世的,緊接着大權盡歸秦武王之手。
作爲大王,秦武王嬴蕩有點兒不靠譜,因爲人如其名,好勇鬥狠,甚至他在位時期國家許多要職都是落到了大力士之手。
如果放在現代,嬴蕩沒準兒能當個體育課代表,但很可惜,他生活在職業種類相對匱乏的古代,愛好得不到施展。因此武王做着一國之君,腦點子都在想怎麼跟人家比勁兒。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跟人比勁兒的時候,暴斃身亡。史載:
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
意思是說,他在人前舉鼎,結果脛骨被壓斷,沒多久就死了。

一人之死,累及全家,一君之死,累及全國。嬴蕩走的太着急,膝下無子,王位也就後繼無人了。另一方面,彼時正處於羣雄爭霸階段,一個有關政權的小動盪,都會引來諸國的伺機打壓。秦國內部的大臣們,可是急得很。急,根源是亂。由於秦武王沒有自己的孩子,下一任國君依舊需要從秦惠文王的兒子,也就是秦武王的弟弟們中間選拔,那個時候,弟弟們已長大成人,生母又分別有母族、朝臣的勢力,短期內也不好下定論。那麼最後羋八子的兒子秦昭襄王是怎麼崛起的呢?源自兩方面的壓力:趙武靈王與魏冉。有一點很奇怪,《史記》記載下的魏冉,他成名即是因爲幫助嬴稷(秦昭襄王)登基,但是他之所以能夠提供幫助,大概是因爲那個時候手中已然握有不可小覷的兵力了,而這兵力從何而來,缺乏記錄。

後人在說到宣太后時,都喜歡這樣評價:這個女人權力慾望太強。但是歸根結底,羋八子的權力慾望從何而來,纔是問題的關鍵。前文說到,嬴稷在燕國爲質子,可是年份卻無從考證了,這裏有兩種可能:1.秦惠文王活着的時候,就送出了兒子。2.秦惠文王一死,秦武王爲了集權,將弟弟送出。我們如果採取第二種說法,那麼最晚從公元前311年,至秦昭襄王回國登基的公元前306年,足有五年的時間,羋八子在辛苦支撐。五年,可以改變許多事情,讓她適應失去丈夫這個依靠,自己爲兒子遮風避雨。五年,也可以讓她的內心強大,迎難而上。魏冉,是嬴稷登基的關鍵,那麼由點及面,我們姑且可以推測,這場奪位之爭,是由魏冉的姐姐,即宣太后主導的。所以再問宣太后爲什麼會有權力慾望?因爲一直以來,她習慣做出決定。

“掌權”不僅僅是一種主動的活動,有時候它還是一種慣性。而慣性之下,產生的阻力,是人們無法避免的。秦昭襄王漸漸成長,想自己做主,討厭別人指手畫腳,這就是宣太后的阻力。當時有一個魏國人,名叫范雎,他從自己的國家逃亡秦國,爲了站住腳跟便向秦王獻出計策:想要做這國的一家之主,就要將權臣們都清理出去。嬴稷私心覺得:一點錯都沒有!於是,一咬牙一跺腳,經過了久久的籌謀、盤算,把宣太后大權收回,廢除其位,兩個舅舅魏冉和羋戎全部趕出了國都咸陽。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夠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這篇文章,今天的話題大家覺得怎麼樣呢?任何對這篇文章的意見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贊就是對小編的肯定與鼓勵,明天小編將會繼續爲大家帶來更多好的內容,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小編給你們比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