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是《街頭霸王2》最熱門的時代,它的興盛帶動了許多遊戲廠商加入到格鬥界的行列,除了街機之外,各款家用機都有對應的移植版。在售賣遊戲卡帶的店鋪,你經常能看到老闆在閒時會用超任和世嘉的機子來玩“街霸”、“餓狼”啥的。

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逛電器商場時,看到某位老闆正在出神地玩一款格鬥遊戲,裏面的人物和場景相當陌生,但畫面卻比“街霸”、“餓狼”等移植版要精美很多,對戰的激烈程度也不亞於老牌的格鬥遊戲。於是令我饒有興趣地駐足觀看了好久,可弔詭的是包括老闆在內,附近同樣在圍觀的人都不曉得這遊戲叫啥名字,只知道英文名是“Eternal Champions”,由於標題畫面可以看到“武士道”三個漢字,於是大夥就順口稱它作“武士道”了。

“Eternal Champions”直譯過來就是“永恆冠軍”,爲了叫着順口後來大家習慣稱它爲《永恆鬥士》,是世嘉繼《VR戰士》後製作的第二款格鬥遊戲。《VR戰士》現在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但在當時作爲一款理念超前的3D格鬥遊戲表現還不太成熟,比起外觀“醜陋”的方塊人,大家還是對傳統的2D格鬥遊戲興趣較高。

1993年的格鬥界已經是羣雄並起,世嘉爲了問鼎格鬥界的王座決定製作一款素質能與《街頭霸王2》比肩的格鬥遊戲,同時又受《真人快打》的啓發,於是集合爽快打擊與血腥元素的《永恆鬥士》在MD上推出了。

和卡普空、SNK日式畫風的遊戲不同,《永恆鬥士》的畫風明顯是偏向歐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設計也與《真人快打》相近,但是用成熟的2D技術繪製出來的畫面比起《真人快打》的“僞3D”更爲精美。

遊戲共有九位個性和打扮迥異的角色,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時空,被最終BOSS召喚前來通過比賽改變命運啥的。

他們分別是(按上圖從左到右):R.A.X.Coswell(來自公元2345年的跆拳道武者)、Jonathan Blade(來自公元2030年的賞金獵人)、Shadow Yamoto(來自公元1993年的忍者)、Larcen Tyler(來自公元1920年的俠盜)、Mitchell Middleton(來自公元1967年的吸血鬼)、Trident(來自公元前110年的亞特蘭提斯角鬥士)、Slash(來自公元前50000年的史前獵人)、Xavier Pendragon(來自公元1692年的鍊金術士)、Jetta Maxx(來自公元1899年的雜技演員)。

當你成功打敗另外8位挑戰者後,將會面對把你召喚前來的術士Eternal Champion,一個穿着空手道服的怪人,他一共有五個形態,每打敗一個就會轉換成下一種形態,假如你中途不幸掛掉的話,那麼對不起,請從第一形態重新打,因此整個BOSS戰過程相當漫長。

主角每打敗一個形態都能回一部分血,技術好的話一命KO對手問題不大,只是當你千辛萬苦打敗他後,換來的只有一大串枯燥英文描述的結局,連個靜態動畫都沒有,多少會讓玩家覺得不爽。

《永恆鬥士》的人物比例很大,畫面上相當接近街機的水平,只是動作上略帶生硬,出招也多以蓄力技爲主,總體給人一種很“美式”的感覺,而遊戲最引人注目的元素當然是仿自《真人快打》的“終結技”。

《永恆鬥士》的終結技“Overkills”只是類似《真人快打》中的“場景殺人”,當你以二勝擊敗對手時,只要對手站在合適的位置上(如大風扇、火刑架)被你施以最後一擊,他就會被背景的物件以殘酷的方式殺死。雖然《永恆鬥士》沒有指令技來實施殺人,但“場景殺人”的血腥效果並不比《真人快打》差。

儘管“場景殺人”在感觀和創意上讓人耳目一新,但對已經習慣真人快打系列各種花樣殺人的玩家來說未免過於單調。於是1995年世嘉在MD-CD上推出加強版——《永恆鬥士·黑暗挑戰》,除了增加幾位新的角色外,“終結技”的花樣也變得豐富了,大有向《真人快打》挑戰的架勢。

藉着CD的大容量,《黑暗挑戰》在片頭和過場加入了大量五毛錢特技的動畫,比如終結技中新增的“Cinekills”(處刑技),假如玩家能以連續技將對手的血打到20%以下並且暈眩,那麼當你輸入指令後,新BOSS——Dark Champion就會現形賽場,將戰敗的一方帶回自己的空間,以最殘忍的方法殺死。

個人覺得這一設定頗有創意,只可惜MD-CD蹩腳的機能無法充分將這一畫面完美地展現出來,再加上處刑的地點又是類似地牢那樣光線陰暗的地方,令很多細節看上去像一團糨糊,要是能用今天的技術來表現的話,相信效果會很炫目。

除處刑技外,加強版還增加了“Vendetta”(仇殺技),發動的條件與處刑技一樣,只是輸入的指令不同,如此你便可以使用血腥的手段來解決對手。這一設計並不新鮮,實際就是復刻《真人快打》裏經典的“Finish Him”,不過用成熟且精美的2D技術繪出來的效果個人覺得比真人快打系列前三作的“碎紙片”更加震撼。

至於原作的“Overkills”在保留之餘還增加一些血腥的效果,比如當對手卷入大風扇時,原作是沒有血的,但在加強版裏你會看到血如泉湧的畫面。大概是覺得場景只設定一個殺人地點不足夠,加強版增加了“Sudden Death”,當瀕死的對手被打在特定的位置時就會觸動,比如從天而降的毒液和閃電,直接把對手變成“渣渣輝”。

在最後的BOSS戰中,除了打敗原版的Eternal Champion外,你還要面對Dark Champion,他的身形與前者相似,同樣有多種形態,玩家需經過漫長的車輪戰才能徹底擊倒Dark Champion。

當玩家在遊戲中滿足特定的條件後,可以激活十位隱藏的角色,包括兩個BOSS,嫌麻煩的話你也可以通過作弊碼將他們調出來。隱藏角色中諸如猴子、雞、小狗等顯然是帶有惡搞的成分,如果你厭倦了使用人類角色的話,不妨嘗試一下用小動物來暴打羣雄。

作爲一款加強版遊戲,《黑暗挑戰》算是誠意滿滿了,但爲何《永恆鬥士》沒能紅起來,連正統續集都沒有面世?

只能說《永恆鬥士》有點生不逢時,首先它沒有登陸街機,這無疑令其知名度大受影響,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街機是受衆最多的遊戲載體,不少清版、射擊和格鬥遊戲都是先在街機打響招牌後再移植到家用機,然而《永恆鬥士》卻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在名氣上很難與“街霸”、“真人快打”這些前輩相比。

其次,作爲《永恆鬥士》加強版的《黑暗挑戰》雖然在遊戲性上比原作大幅提升,但是選擇的主機卻是銷量甚差的MD-CD。由於它是世嘉的親生兒子,故不會移植到其他主機上(世嘉自己出品的遊戲移植到其他主機是退出硬件市場後的事),受衆數量可想而知。

何況1995年優秀的格鬥遊戲越來越多,《永恆鬥士》就整體素質而言很難與“RB餓狼”、“侍魂”、“少年街霸”等大作比肩。世嘉花了兩年時間都沒能打響招牌,結果當然是黯然退場了。

最後想聊個花絮,《永恆鬥士》剛推出時在歐美贏得了一些受衆,其中女忍者Shadow Yamoto和俠盜Larcen Tyler人氣最高,世嘉分別在MD和GG上製作了以Shadow Yamoto和Larcen Tyler爲主角的清版遊戲,但是畫面和遊戲性就有點呵呵了,於是它們很快被玩家遺忘,自然也無法爲《永恆鬥士》的人氣加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