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历史上看,六月份是一个相对偏空的月份,更有所谓的“端午魔咒”常伴左右,但经过反复多次底部淬炼的A股,今年的六月大跌的可能性不大,指数层面的震荡整理或将成为主基调,而估值有望阶段性摆脱“地心引力”的次新科技股,则有望扮演“奇兵”的角色,维系大盘人气。出现“端午魔咒”,和以往A股的季节性波动因素有关,春季攻势之后四五月份多头边打边撤,六月份许多资金已经撤退的品种进入“无人关照”的阶段,盘面上的风吹草动容易引发大幅调整。

记者 | 张俊鸣

从外资“买爆”到爆款基金再现,指数层面略显波澜不惊的A股,资金流正暗潮汹涌。尽管沪指一度面临“M”头破位的窘境,但创业板很快补位带动本周大盘转危为安,显示低位承接盘众多,持续杀跌的动能不足。从历史上看,六月份是一个相对偏空的月份,更有所谓的“端午魔咒”常伴左右,但经过反复多次底部淬炼的A股,今年的六月大跌的可能性不大,指数层面的震荡整理或将成为主基调,而估值有望阶段性摆脱“地心引力”的次新科技股,则有望扮演“奇兵”的角色,维系大盘人气。

长线资金布局PK“端午魔咒”

A股历史上的六月经常出现比较剧烈的震荡,端午节前后更容易出现所谓的“端午魔咒”,下跌概率大、杀伤力强。典型的如2008年和2018年,端午假期之后股指均出现了破位下跌,单日大跌7.73%和3.78%,成为行情向下的重要推动力。出现“端午魔咒”,和以往A股的季节性波动因素有关,春季攻势之后四五月份多头边打边撤,六月份许多资金已经撤退的品种进入“无人关照”的阶段,盘面上的风吹草动容易引发大幅调整;同时,六月底面临传统资金紧张期,对股市流动性也有不利影响,这也是产生“端午魔咒”的土壤。

- 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创-

觉得文章对您的投资有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