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歷史上看,六月份是一個相對偏空的月份,更有所謂的“端午魔咒”常伴左右,但經過反覆多次底部淬鍊的A股,今年的六月大跌的可能性不大,指數層面的震盪整理或將成爲主基調,而估值有望階段性擺脫“地心引力”的次新科技股,則有望扮演“奇兵”的角色,維繫大盤人氣。出現“端午魔咒”,和以往A股的季節性波動因素有關,春季攻勢之後四五月份多頭邊打邊撤,六月份許多資金已經撤退的品種進入“無人關照”的階段,盤面上的風吹草動容易引發大幅調整。

記者 | 張俊鳴

從外資“買爆”到爆款基金再現,指數層面略顯波瀾不驚的A股,資金流正暗潮洶湧。儘管滬指一度面臨“M”頭破位的窘境,但創業板很快補位帶動本週大盤轉危爲安,顯示低位承接盤衆多,持續殺跌的動能不足。從歷史上看,六月份是一個相對偏空的月份,更有所謂的“端午魔咒”常伴左右,但經過反覆多次底部淬鍊的A股,今年的六月大跌的可能性不大,指數層面的震盪整理或將成爲主基調,而估值有望階段性擺脫“地心引力”的次新科技股,則有望扮演“奇兵”的角色,維繫大盤人氣。

長線資金佈局PK“端午魔咒”

A股歷史上的六月經常出現比較劇烈的震盪,端午節前後更容易出現所謂的“端午魔咒”,下跌概率大、殺傷力強。典型的如2008年和2018年,端午假期之後股指均出現了破位下跌,單日大跌7.73%和3.78%,成爲行情向下的重要推動力。出現“端午魔咒”,和以往A股的季節性波動因素有關,春季攻勢之後四五月份多頭邊打邊撤,六月份許多資金已經撤退的品種進入“無人關照”的階段,盤面上的風吹草動容易引發大幅調整;同時,六月底面臨傳統資金緊張期,對股市流動性也有不利影響,這也是產生“端午魔咒”的土壤。

- 證券市場紅週刊 原創-

覺得文章對您的投資有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