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屆董事會的帶領下,華鐵股份將抓住國鐵大年疊加城軌高速發展、鐵路運維市場爆發的有利契機,向成爲世界級的軌道交通核心設備智能製造企業的目標邁進。經過整整四年的發展,華鐵股份的業務範圍已涵蓋了能源與舒適、制動與安全、智能與服務三大類十餘種軌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產品,其中,給水衛生系統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60%,高鐵應急備用電源業務的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高鐵座椅在每年新造車中的應用比例也超過50%。

原標題:華鐵股份董事會即將換屆:聚焦軌交零部件製造,佈局後市場

5月22日,廣東華鐵通達高鐵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鐵股份”,股票代碼000976)發佈董事會換屆選舉公告。換屆完成後,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在各專業領域從業年限均在30年以上,其中2/3來自鐵路及軌道交通行業。

根據議案,華鐵股份第九屆非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提名情況如下:提名宣瑞國、石松山、王承衛、韓文麟、楊永林、廖雁鳴爲第九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提名王泰文、孫喜運、袁堅剛爲第九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

據瞭解,新一屆董事會由工業自動化、軌道交通、投資管理、稅務等多領域精英組成,爲華鐵股份完善軌交零部件產業鏈佈局再添一道保障。華鐵股份現任掌門人宣瑞國仍被提名爲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宣瑞國在工業自動化領域、能源、軌道交通領域擁有深厚資源積累、技術積澱和管理經驗。此次換屆,華鐵股份將吸納兩位軌道交通領域泰斗,在軌交領域耕耘50多年的王泰文和孫喜運擔任獨立董事。

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在各專業領域從業年限長、精於各領域的深入鑽研,專業積累深厚。在戰略發展的關鍵期,對於想要打造行業產業鏈的華鐵股份來說恰逢良才。董事會核心力量更加專業、沉穩,將爲華鐵股份未來更穩健、更持續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爲公司的發展夯實基礎。

穩抓核心業務,產品佈局兼顧深度與廣度

2020年是華鐵股份邁入軌道交通零部件行業的第五個年頭,在着眼於自主研發、進口替代、有機增長的同時,華鐵股份通過精準併購、有效整合,逐漸打造了一個完整的軌道交通車輛關鍵零部件產業鏈。

回顧華鐵股份轉型之初的2016年,國務院剛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打造“八橫八縱”高速鐵路網建設,以滿足相鄰城市及城市羣通勤需求;同年年底,伴隨着滬昆高鐵的全線開通,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萬公里以上,運營里程佔到全世界高鐵總量的65%左右。

彼時,華鐵股份在軌道交通零部件製造領域的主要產品大多集中於給水衛生、備用電源等產品品類,其中給水衛生系統及電源貢獻了主要業績。

給水衛生系統中污物箱的組裝生產線

2018年,華鐵控股子公司華鐵西屋法維萊(青島)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藉助法維萊這一歐洲及世界範圍內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先驅者的技術轉讓與充分授權,華鐵股份在制動系統、安全門系統、空調、撒砂裝置、車鉤、緩衝器等業務領域展開產品佈局;2019年,通過對軌道交通全系列座椅供應商山東嘉泰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的併購,華鐵股份從技術專利、客戶資源、市場佔有率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業務佈局,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如今,高鐵運營里程已經連續5年保持着每年13%以上的增長,高鐵“八橫八縱”骨幹網已基本形成。爲實現2019《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兩個“123交通”目標,城市羣一體化網絡更成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經過整整四年的發展,華鐵股份的業務範圍已涵蓋了能源與舒適、制動與安全、智能與服務三大類十餘種軌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產品,其中,給水衛生系統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60%,高鐵應急備用電源業務的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高鐵座椅在每年新造車中的應用比例也超過50%。

在穩抓核心業務的基礎上,華鐵股份也在積極拓寬核心技術應用領域,充分挖掘既有產品與服務的潛在市場。圍繞“打造全系列核心零部件及維修養護的軌交產業大平臺”的目標,公司不斷拓展多元化的產品佈局,從技術研發、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加強平臺建設、推進國際化合作,穩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抵禦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創新融入服務,邁入軌道交通後市場

十三五以來,我國鐵路固定投資額連續三年維持高位,2020年初,“新基建”政策回暖。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加碼或拉動投資節奏加快,爲國內軌交配件市場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我國動車組、城軌車輛、機車保有量可觀且數量仍在快速增長,加之國內首批投入運營的車輛逐步進入維修替換週期,需求擴大或帶來設備採購及後市場空間的提升。

以動車組高級修訂單爲例,數據足以支撐:2019年中國中車公佈的鐵路裝備修理改裝業務收入達到381.58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動車組維修收入大約在50-60%。根據中車公佈的合同統計,2019年全部修理訂單達到401.7億元,其中動車組高級修訂單爲303.2億元。可見,動車組高級修的訂單已進入高速增長期。

杭港地鐵1號線項目中架修的哈斯科鋼軌打磨車

華鐵股份在軌道交通後市場的佈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該年7月,華鐵股份與全球知名的軌道保養設備製造商美國哈斯科鐵路公司展開合作,作爲其在中國區的獨家代理商,爲中國鐵路總公司、各路局及城市地鐵公司提供線路道牀維護、鋼軌維護、軌枕及相關元件維護、新線建設及既有線維護、線路道砟維護等產品、配件的銷售和售後服務。

事實上,華鐵股份針對軌道交通後市場的佈局,在今年年初,其掌門人宣瑞國接受公開採訪時,也可窺見端倪。在探討民營企業破局之道時,宣瑞國曾表示,“通過自主創新不斷開拓華鐵股份的產品門類和核心技術應用市場,將是華鐵股份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如果華鐵股份能在運營維護領域不斷開發出接近用戶需求的新品種、新市場,應用最新的技術爲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華鐵股份應該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由此看來,華鐵股份近期的業務推進,無疑是在踐行其掌門人的戰略。3月,華鐵西屋法維萊如期向BST交付了首列CRH1B(796)塞拉門五級修產品,且累計向BST交付7列共56臺CRH380D空調四級修清潔工序產品;4月,由華鐵股份控股子公司北京全通達承建的“杭港地鐵1號線鋼軌打磨車架修項目”正式開工,華鐵股份表示,參與此次架修項目是華鐵在國內地鐵打磨車中、大修及維保服務市場的里程碑事件,對該領域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具有示範意義。

作爲“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以及“新基建”的開局之年,無論對於企業,還是行業,2020年都至關重要。在這一發展的關鍵時期,9位行業內精英選擇加入華鐵股份董事會,爲公司發展再添助力。在新一屆董事會的帶領下,華鐵股份將抓住國鐵大年疊加城軌高速發展、鐵路運維市場爆發的有利契機,向成爲世界級的軌道交通核心設備智能製造企業的目標邁進。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不代表紅週刊立場,轉載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