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騫帶着一羣人馬原意其實是拉攏大月氏國一同抗擊匈奴的侵犯,但是這個使者卻在去往盟國的路上不小心遇見了匈奴的部隊,真沒想到自己的使命還沒有完成就遇見了敵人,本來已經做好了打算和對方同歸於盡,但是沒想到這個首領得知張騫是漢王朝一個著名的大臣之後十分欣賞,尤其是給了對方許多金錢財富的誘惑都沒有能夠讓他變節的情況下更是欣賞他,單于認爲如果能夠收到自己的麾下來效勞,張騫絕對也是一個能者,於是一直沒有將其殺害,而是一直用拉攏的方式對待。當時的漢武帝十分睿智,深知自己能力強盛的他不願意臣服他人,更不願被人看輕,他知道遠在別處的匈奴一直都是有着野心的,所以他不想看見任何一個勢力的發展,而西域與漢王朝的中央集權相距很遠,對於那個地方也沒有概念,深知西域的關鍵,漢武帝決定派出一個人前往西域,爲的是瞭解敵方的處境知道對方的底細才能夠控制對方。

說到中國的絲綢之路,其實是一個在歷史上分量很重的事件和名詞,爲了能夠增強與西域及周邊國家的貿易發展,中國人付出了太多的代價,而在漢朝時期開始建立這種觀念和意識的人,更是應該被歷史記載的偉人。當時的漢武帝十分睿智,深知自己能力強盛的他不願意臣服他人,更不願被人看輕,他知道遠在別處的匈奴一直都是有着野心的,所以他不想看見任何一個勢力的發展,而西域與漢王朝的中央集權相距很遠,對於那個地方也沒有概念,深知西域的關鍵,漢武帝決定派出一個人前往西域,爲的是瞭解敵方的處境知道對方的底細才能夠控制對方。而當時得知月氏國與匈奴之間有着很深的仇恨,於是漢武帝覺得這是兩個地方建交的一個突破口,也是能夠消滅匈奴的機會,這時候挑選一個十分得力的助手前往西域就十分的關鍵了。

張騫的出生年月並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是一直受到皇帝重視的他一定是非常有能力和才華的,當得知皇帝指派給他這樣一個艱鉅任務時候的他,雖然也是對未來的處境充滿了迷茫,卻十分勇敢的挑起這個重任,就這樣帶着皇帝的囑託和期望,帶着一羣人馬踏上西去的道路。一路上他經過了很多的地方,從繁華的都城出發逐漸走到領土的邊緣,來到玉門關的時候十分的感慨,因爲一旦踏出這片土地就來到了匈奴的地界,而途經新疆和各種小國家的他見識到了很多一直深居都城所看不見的壯麗景色和不一樣的風情。

張騫帶着一羣人馬原意其實是拉攏大月氏國一同抗擊匈奴的侵犯,但是這個使者卻在去往盟國的路上不小心遇見了匈奴的部隊,真沒想到自己的使命還沒有完成就遇見了敵人,本來已經做好了打算和對方同歸於盡,但是沒想到這個首領得知張騫是漢王朝一個著名的大臣之後十分欣賞,尤其是給了對方許多金錢財富的誘惑都沒有能夠讓他變節的情況下更是欣賞他,單于認爲如果能夠收到自己的麾下來效勞,張騫絕對也是一個能者,於是一直沒有將其殺害,而是一直用拉攏的方式對待。

雖然張騫是一個俘虜,但是由於他的傲骨讓單于十分欣賞,所以雖然被囚禁,日子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過。而一直被拉攏的他並沒有忘記自己在離開時對皇帝說過的話,所以不管單于如何許諾他,一身傲氣的張騫都沒有答應,就這樣過了十年的時間,甚至在這裏都有一個匈奴女人爲他生了孩子,還是沒有能夠轉變他的初心。在一次絕佳的機會下張騫看到守衛的人放鬆了警惕, 於是帶着自己的手下選擇了逃跑,路過大月氏國的時候找到對方首領打算談結盟的問題,只不過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大月氏國從最開始的仇恨,到如今的生活安穩,已經不再糾結於復仇的事情,所以害怕付出更多的代價,就沒有答應張騫的建議。

雖然自己用了十年的時間打算完成的使命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回到漢武帝身邊的他其實是沮喪的,但是聽完他的各種經歷之後漢武帝十分的感動,不僅是因爲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使命,還因爲在經歷各種磨難下,大家都以爲這個使者已經遭遇不幸的時候,卻得到了他依然還活着的事實。而且張騫雖然沒有完成最初的任務,但是一路上有不少見聞的他整理出來的資料其實是十分珍貴的,而在這方面有心得的他也一直心中有一點小小的遺憾,畢竟當初的雄心出征,沒想到還沒有等到實現就被俘虜了,內心一直有些不甘的張騫會有很多的想法,後來的漢武帝再一次集結部隊讓他們出使西域,這一次是爲了彰顯國家的實力,作爲一個走過一次西域的人來說,張騫是最佳的人選,而且心中有着不甘的執念,讓他再一次請求走上這條路。

在張騫到這些地方之前,漢代的君王和臣子都不知道遠在其他的地方還有那麼多的國家存在,因爲張騫在自己的報告中詳細的將其做出記錄,所以大家纔有知道的可能。正是因爲走過很多的國家和地域,張騫有了更多的見識,所以當在一些小國家看見豐富的物資他十分感興趣,並推斷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聯繫和距離,這在古代沒有測量工具的情況下張騫能夠有這樣的見識其實十分不容易。

如果說第一次是爲了能夠讓匈奴被漢朝消滅,那麼第二次讓張騫作爲中郎將再一次出使西域,其實就是爲了彰顯國威,並且加強與別國的聯繫,當時的烏蘇與匈奴有仇恨,所以漢武帝打算借這個機會來拉攏。而很多周邊的諸侯國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存在,所以張騫這一次出發其實很大程度是爲了宣傳漢王朝的強盛,所以作爲宣傳大使的他又開始踏上了征途。

當時的烏蘇使者聽到張騫的介紹後來到漢王朝,見識到了這個國家的強盛,回去報告之後建立起與漢朝之間的交好,並且打算臣服於這個實力強悍的國家,而爲了顯示自己的誠意,皇帝也回贈了許多的寶貝,爲了增加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甚至還將漢朝的公主嫁給烏蘇王,兩者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

當時在匈奴的勢力範圍下有一個大宛,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汗血寶馬,皇帝十分想要得到這些寶馬, 所以結合很多的力量將大宛奪了回來,不僅挫敗了匈奴的氣焰,更在西域地區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很多小的國家在聽說漢武帝居然爲了一個寶馬將大宛攻打成功,於是對這個王朝開始了崇拜之情,大家都十分願意與漢朝建交,也派出很多的使者和皇子到都城作爲人質,就是爲了能夠得到這個大國的庇護。而當時的韓朝政府還在西域西去,就是今天蒼茫的新疆建立起了駐紮,那也是最早起的軍事和行政的機構,也是爲了後來的西域發展做了最堅實的保障。在穩定了形勢下漢王朝開始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來往,大家將自己平時常見但是對方地方沒有的東西進行交換,這種方式逐漸形成了早期的絲綢之路最主要的目的。

比如說張騫到了伊朗地區就帶回了一個魔術團和當地纔有的鴕鳥蛋,或許今天的我們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稀奇,但是對於當時沒有見過這些東西的人來說絕對是一種視覺的震撼,所以說絲綢之路交換的不僅是物質,還有許多的文化。而許多我們今天常見的水果和農作物,也是通過這個時期這個方式傳到了這裏,並且在這個地區紮根生長,比如說我們最愛喫的葡萄核桃還有胡蘿蔔等,相信這些你日常中一定會喫到的東西,絕對是具有很高地位的,你能想到它們居然和兩千年前的張騫有如此緊密的聯繫麼?

其實絲綢之路對中國與西方文明的融合十分的重要,也是在這樣的努力下張騫打通了西域與中原之間的來往,也建立起與外界的聯繫和貿易,不得不說這條艱難的道路雖然有很多苦與累,但是對於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是起到了十分積極而正面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