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東方衛視的《舞者》節目而言,來面試參賽的演員,專業水準應該不會比湖南衛視的《舞蹈風暴》差,所以呈現到舞臺上的內容,也不會差。第二期的《舞者》開始把“極盡專業”當作了真正的節目品味追求,不再搞什麼爛俗的煽情套路了,也沒有那麼多的選手故事,直接用舞蹈說話了。

文/馬慶雲

5月30日晚間,東方衛視播出《舞者》第二期的節目。老編覺得,這一期的節目和第一期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在首期節目播出之後,老編曾寫文章聊過,說《舞者》首期給人一種極盡不專業的觀感,節目組甚至於在追求一種“中國達人秀”式的低端感。這種過度煽情、削減舞蹈的低端,是非常影響節目質量的。

而第二期的節目,甚至於讓人懷疑,同樣的素材,是不是更換了真正優秀的剪輯師,並且做了真正專業的選材與處理。第二期的《舞者》開始把“極盡專業”當作了真正的節目品味追求,不再搞什麼爛俗的煽情套路了,也沒有那麼多的選手故事,直接用舞蹈說話了。顯然,節目的內核宗旨改變了。

其實,同樣的素材,不同的節目內核宗旨,真的可以剪輯出不同品質的內容來。好多衛視播出的綜藝節目,播出之後,都被參與者吐槽是胡亂剪輯,就是這個道理。同樣的舞蹈素材,秉持低端路線剪輯出來的內容,可能就是選手的煽情、評委間的插科打諢。而秉持高端路線,剪輯出來的可能就是純粹的舞蹈語言,和評委們極盡專業的點評話語了。

至少,東方衛視《舞者》的第二期,讓觀衆看到了轉變。每一位舞者已經不必攜帶那麼多的沒有必要的煽情內容了,大家更願意用自己的舞蹈內容去呈現自己的藝術態度了。而在舞蹈演員的登臺表演的內容當中,後期的剪輯師們也更願意放大某些特寫瞬間了。這是第一期當中所嚴重缺失的。

這一點,老編想展開聊幾句。舞蹈是舞臺的藝術,但通過拍攝去呈現的舞臺,其實已經嚴重削弱了舞臺的藝術效果。舞臺,需要直面。眼球抓住的舞臺效果,要遠遠大於鏡頭抓取的效果。很多舞蹈,我們面對面看,是非常具備震撼力的,但通過鏡頭去看,就被削弱太多了。這怎麼辦呢?

《舞蹈風暴》採用的處理方式,就是升級整個的聲光電系統,並且進行後期的“虛假”剪輯。千萬不要看到“虛假”二字,就產生負面印象。這裏的“虛假”,指的是一種局部放大化的剪輯處理方式。比如,“風暴時刻”,把延遲畫面直接定格成一幅靜態畫。這種處理方式就可以把鏡頭語言丟失的舞臺效果通過放大化的處理方式重新找回來。

《舞者》首期當中,對鏡頭語言的放大化處理運用的太少,甚至於沒有運用的意識。等到了第二期當中,一下子就品味提高了,知道自己應該走哪條路線了。在第二期的播出內容當中,採用了大量的延遲剪輯,把很多舞臺效果非常好的動態畫面放慢了播放速度,一下子舞蹈的美學效果就迸發出來了。所以說,舞蹈綜藝,要實現效果,這些手法還是應該去細緻運用的。

而第二期當中,登場的演員們也非常專業的,即使最後登臺的大鐵環舞者不夠專業,也沒有那麼多的插科打諢了。首期當中,連女團舞都登臺賣弄了,更是與跆拳道結合,不倫不類的很。求取這種低端的笑料,當然會影響節目品質。反倒是第二期當中,低端的笑料都不要了,直接上專業的內容,一下子具備了藝術的震撼力。

對於觀衆而言,看《舞者》,是看插科打諢呢,還是看專業舞者的高級競技呢?老編覺得,應該後者心態的觀衆更多。對於東方衛視的《舞者》節目而言,來面試參賽的演員,專業水準應該不會比湖南衛視的《舞蹈風暴》差,所以呈現到舞臺上的內容,也不會差。只要節目組秉持自己極具專業的初心,而不是追求惡趣味,節目質量就不應該差纔是。

在這一期當中,金星老師繼續保持着自己的超高專業水準,面對頂級選手,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舞臺就應該給那些頂級的選手,舞蹈綜藝更是不能怕自己過分高端。顯然,越高端的舞蹈綜藝,越能獲得觀衆的認可,頂級的,纔是具備震撼力的。

與此同時,《舞者》第二期當中,即使走情感路線的部分,也開始有了巨大的現實價值。首先,是走情感路線的內容比之於第一期,壓縮了不少。第二點,則是這一次的情感路線,確實不俗。來自武漢的女舞者,已經近半年沒有和男友見面了。兩人舞臺終於重逢。主持人給了武漢默默奉獻的男孩一個擁抱。這個擁抱的意義,非常重大。

疫情之後,真的有一些人“談鄂色變”。我們可能在不經意間給了武漢同胞太多的冷漠。聽說人家是武漢人,就立馬退避三舍。都是炎黃子孫,中華兒女,大家本無任何區別。《舞者》的主持人給武漢的男孩一個擁抱,綜藝的正向價值,正在此處。綜藝斷然不僅僅是粗淺的娛樂,它更應該承載我們對於藝術對於美好的高級追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