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东方卫视的《舞者》节目而言,来面试参赛的演员,专业水准应该不会比湖南卫视的《舞蹈风暴》差,所以呈现到舞台上的内容,也不会差。第二期的《舞者》开始把“极尽专业”当作了真正的节目品味追求,不再搞什么烂俗的煽情套路了,也没有那么多的选手故事,直接用舞蹈说话了。

文/马庆云

5月30日晚间,东方卫视播出《舞者》第二期的节目。老编觉得,这一期的节目和第一期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在首期节目播出之后,老编曾写文章聊过,说《舞者》首期给人一种极尽不专业的观感,节目组甚至于在追求一种“中国达人秀”式的低端感。这种过度煽情、削减舞蹈的低端,是非常影响节目质量的。

而第二期的节目,甚至于让人怀疑,同样的素材,是不是更换了真正优秀的剪辑师,并且做了真正专业的选材与处理。第二期的《舞者》开始把“极尽专业”当作了真正的节目品味追求,不再搞什么烂俗的煽情套路了,也没有那么多的选手故事,直接用舞蹈说话了。显然,节目的内核宗旨改变了。

其实,同样的素材,不同的节目内核宗旨,真的可以剪辑出不同品质的内容来。好多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播出之后,都被参与者吐槽是胡乱剪辑,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舞蹈素材,秉持低端路线剪辑出来的内容,可能就是选手的煽情、评委间的插科打诨。而秉持高端路线,剪辑出来的可能就是纯粹的舞蹈语言,和评委们极尽专业的点评话语了。

至少,东方卫视《舞者》的第二期,让观众看到了转变。每一位舞者已经不必携带那么多的没有必要的煽情内容了,大家更愿意用自己的舞蹈内容去呈现自己的艺术态度了。而在舞蹈演员的登台表演的内容当中,后期的剪辑师们也更愿意放大某些特写瞬间了。这是第一期当中所严重缺失的。

这一点,老编想展开聊几句。舞蹈是舞台的艺术,但通过拍摄去呈现的舞台,其实已经严重削弱了舞台的艺术效果。舞台,需要直面。眼球抓住的舞台效果,要远远大于镜头抓取的效果。很多舞蹈,我们面对面看,是非常具备震撼力的,但通过镜头去看,就被削弱太多了。这怎么办呢?

《舞蹈风暴》采用的处理方式,就是升级整个的声光电系统,并且进行后期的“虚假”剪辑。千万不要看到“虚假”二字,就产生负面印象。这里的“虚假”,指的是一种局部放大化的剪辑处理方式。比如,“风暴时刻”,把延迟画面直接定格成一幅静态画。这种处理方式就可以把镜头语言丢失的舞台效果通过放大化的处理方式重新找回来。

《舞者》首期当中,对镜头语言的放大化处理运用的太少,甚至于没有运用的意识。等到了第二期当中,一下子就品味提高了,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线了。在第二期的播出内容当中,采用了大量的延迟剪辑,把很多舞台效果非常好的动态画面放慢了播放速度,一下子舞蹈的美学效果就迸发出来了。所以说,舞蹈综艺,要实现效果,这些手法还是应该去细致运用的。

而第二期当中,登场的演员们也非常专业的,即使最后登台的大铁环舞者不够专业,也没有那么多的插科打诨了。首期当中,连女团舞都登台卖弄了,更是与跆拳道结合,不伦不类的很。求取这种低端的笑料,当然会影响节目品质。反倒是第二期当中,低端的笑料都不要了,直接上专业的内容,一下子具备了艺术的震撼力。

对于观众而言,看《舞者》,是看插科打诨呢,还是看专业舞者的高级竞技呢?老编觉得,应该后者心态的观众更多。对于东方卫视的《舞者》节目而言,来面试参赛的演员,专业水准应该不会比湖南卫视的《舞蹈风暴》差,所以呈现到舞台上的内容,也不会差。只要节目组秉持自己极具专业的初心,而不是追求恶趣味,节目质量就不应该差才是。

在这一期当中,金星老师继续保持着自己的超高专业水准,面对顶级选手,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舞台就应该给那些顶级的选手,舞蹈综艺更是不能怕自己过分高端。显然,越高端的舞蹈综艺,越能获得观众的认可,顶级的,才是具备震撼力的。

与此同时,《舞者》第二期当中,即使走情感路线的部分,也开始有了巨大的现实价值。首先,是走情感路线的内容比之于第一期,压缩了不少。第二点,则是这一次的情感路线,确实不俗。来自武汉的女舞者,已经近半年没有和男友见面了。两人舞台终于重逢。主持人给了武汉默默奉献的男孩一个拥抱。这个拥抱的意义,非常重大。

疫情之后,真的有一些人“谈鄂色变”。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给了武汉同胞太多的冷漠。听说人家是武汉人,就立马退避三舍。都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大家本无任何区别。《舞者》的主持人给武汉的男孩一个拥抱,综艺的正向价值,正在此处。综艺断然不仅仅是粗浅的娱乐,它更应该承载我们对于艺术对于美好的高级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