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警匪剧而言,实现了势均力敌甚至于悍匪力量略大于警察叔叔之后,出现武戏,就异常好看了。所以,我们现在比较好看的警匪剧,都会提升悍匪的力量优势,顺路削减一下警察叔叔的战斗优势。

文/马庆云

5月31日晚间,电视剧《三叉戟》两集首播。这部警匪剧由多位老戏骨主演,陈建斌更是领衔主演,带领董勇、郝平成为真正的警界铁三角。三英争霸的剧情模式,确实值得点赞。三位老戏骨的演技,也无可挑剔。不过,《三叉戟》却存在剧本等层面上的一些问题。

当然,我们与其说是剧本层面上的问题,不如说是警匪剧题材发展到当下,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容瓶颈期了。我在前几日点评《燃烧》的剧评文章当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创作的警匪剧,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匪的部分不够强大了。

这一点,很好理解。齐天大圣打厉害的大妖精,当然好看。但让孙悟空打猪八戒都能干死的巡山小喽啰,自然显得力量感不足了。警匪剧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真正的悍匪,才能呈现警力正义力量的强大。而一般的警匪剧当中,很难出现悍匪。

外加上观众们早已安居乐业多年,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边,对警队力量有着天然的认可,因此更会以剧迷的心态削减匪徒的战斗力。这就造成,我们现在的警匪剧当中,即使出现所谓的“悍匪”,观众依旧会觉得,不过如此,早晚被我们的警察叔叔们探囊取物一般的收拾了。这种警匪剧的审美心态,是生活安定、治安良好的必然心态。

因此,我们现在的警匪剧,其实已经走到了一个路口,面对了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像当年那样,出现刘华强那样的悍匪,已经不可能了,观众也不信。像高群书导演早年的一些警匪剧那样,极尽生活化的真实,让警察叔叔成为真正的片警,其实也就成了胡同剧。胡同里边,哪有什么犯罪分子啊。我们都安居乐业那么多年了。

所以,我们现在比较好看的警匪剧,都会提升悍匪的力量优势,顺路削减一下警察叔叔的战斗优势。比如,前两年比较火的《破冰行动》,就是提升匪徒的战斗力。再比如,电影层面上比较典型的,《湄公河行动》,直接在没有后勤支援的前提下战斗,削减自己的作战支援,从而实现与悍匪的势均力敌。

这是电视剧创作的必然规律,警匪剧只有警匪势均力敌才好看。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匪徒根本不是警察叔叔的对手,外加上大家对警察叔叔具备天然好感,会自觉认定我方力量可以秒杀匪徒。碾压式的侦破、打斗、抓捕,就很难形成电视剧自身的紧张刺激。

《三叉戟》当中,首播的两集剧情当中,出现的匪徒不过四人,两人已经被抓捕,两人逃窜。而剩下的出场的所有角色,都是正义力量。这是一种碾压式的阵型,跟国家队踢老编组织的退休老同志残障足球队一样。因为匪徒力量感太弱,所以造成了剧情当中的三叉戟组合成了导弹打苍蝇。

对于警匪剧而言,其实讲求文戏和武戏的有效结合。文戏部分,就是抽丝剥茧,分析案情,呈现人物关系,和叙事线索等等。武戏部分,就是实强核弹,抓捕行动等等。对于警匪剧而言,实现了势均力敌甚至于悍匪力量略大于警察叔叔之后,出现武戏,就异常好看了。任务艰险不能赢而赢之,才好看。《三叉戟》现在呈现的问题,就是文戏过多了,武戏太少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简单,还是悍匪那边力量太弱了。不用大量的文戏去编排剧情,直接进入到了与悍匪的对抗环节,会让里边的悍匪瞬间失色,秒没。所以,在《三叉戟》当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与主线剧情关系过分薄弱的文戏内容。包括三叉戟的三位成员之间的兄弟情和后续的兄弟情隔阂等等,都是过分拖沓了。

在人物塑造当中,《三叉戟》是中规中矩的,尤其对于三位老警察的塑造,符合观众对于警察叔叔的荧屏印象。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符合,造成一种不够新鲜的既视感。剧作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现在题材已经走到一个瓶颈期了。警匪剧何去何从,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山之石。说说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这也是警匪题材,但它不是以警的视角,而是换成了匪的视角。在戛纳电影节上就拿到了金棕榈提名。我个人不喜欢刁亦男导演的这类套路化的叙事风格,但不可否认,这种从警的视角换成匪的视角,可能会给警匪剧带来走出瓶颈期的新思路。

在电视剧创作当中,讲求主角视角。主角必须处于严重的逆境当中,并且具备强烈的奔突意识,才能让电视剧好看。当《三叉戟》的三兄弟背后站着全员警力和所有人民群众的时候,主角视角并非处于严重的逆境当中,自然就缺少更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