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枨也欲,焉得刚”。当人的私欲消灭近殆尽之时,会越来越强大。姜素敏就是这样的女孩,从小是富家千金,接受传统教育内心亲佛,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战争时代自愿参加志愿军做一名军医,竭尽全力为祖国效力。

20世纪末,她圆寂后震惊世界,是中国佛教史上首尊比丘尼肉身菩萨(比丘尼:女尼)。


肉身菩萨的前半生

我国历史上自东汉开始便有记载肉身菩萨的历史,直到唐朝才开始重视起来,建塔供养,时间与佛教传入我国和佛教兴起于国内的时间差不多,这种风俗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近代长盛不衰。

但女性的肉身菩萨极其稀有,姜素敏,又称仁义师太,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尊女肉身菩萨。这也是令佛教,祖国和我们自豪又心生敬畏的一件事。

姜素敏,1911年生于辽宁沈阳岫岩县的地主家庭,家境富裕,家里供她读过私塾,琴棋书画一项不落下,家中有意将她培养成有文化有气质的女儿,还给女儿裹了足。

不过她有些特别,经常去附近的寺庙里听主持师父诵经,偶尔将家里的粮食和自己的零花钱接济寺庙。耳濡目染后她竟然自学将《大悲咒》《心经》背诵下来,可见佛缘不浅。


家中长辈原觉得小女孩接近佛理可以静心于是平时随她,不料姜素敏15岁那年和家中坦白想出家修行,立即遭到父母的强烈拒绝。父母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给她相了一门亲事,出嫁到吉林通化市的一位大学教师。

出嫁后因夫家的管制,她不能常常到寺中诵经,为了消解内心的心愿不得志,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针灸等医术上,开始自学。

兴趣是学习出效果的催化剂,善良的初心让她内心更为坚定。婚姻生活在她自学的过程中一天天的度过,十年时光一晃而过。她十年无所出,夫家开始对她有微词。上天这时没有垂爱她,丈夫在这时病逝了!没有了丈夫的保护,她在夫家的生活日渐艰难。

万念俱灰之下,29岁的姜素敏来到山西五台山的显通寺,落发出家,法名取仁义二字。

这亦是她的转机,出世修行之后像是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正途,潜心修炼。


修行与支援战士

在五台山修行之余,姜素敏还继续研究医术,两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又是十年一晃而过,朝鲜战争爆发,全国沉浸在报效祖国的高昂斗志中,军人们整装待发支援朝鲜。

她义无反顾加入志愿军队伍,赶赴战场。成为一名女子兵的姜素敏非常勇敢,在战场上运用自己多年研究的医术给士兵处理伤口,即使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她没有后退过。

有人说,战时的伤疤是战士最好的军功章。有一次她在前线抢救伤员时,一颗子弹飞来,将她的手腕打穿了。当时她口念大悲咒,忍住痛用纱布简单包扎后,又立即投入抢救刚才的伤员。

在战场上,她是拿手术刀而不是拿刀枪的战士,这样特殊形式的3年战争里,姜素敏也曾面临极大的危险,依旧全心全意的爱国和救死扶伤。

战争胜利回国后,她曾在医院和卫生所工作,52岁那年,她辞掉了医院的工作,自己开办了个人诊所,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只收一些基本的医药费,凭借着多年的医学经验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大家称她为“活菩萨”。

归根结底,人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才能活得自在和开心。姜素敏便是如此,从五台山出家开始,逐渐相信自己的内心,无论是危险的战场和时时看到人生百态的医院诊所。

之后她想回归自己原本的身份,她也这样去做了。

坐缸化肉身,成就传奇

1983年,师太已经72岁,这时的宗教政策已经落实,她再次来到五台山出家,不久后转到五华山,变卖了所有家产来重修通慧禅林,接着外出弘法和行医,从山东到河北到山西,常常在这一路行善,广结善缘,行医赠药,为人医治,她的“三寸金莲”其实不易长时间行走,正是这点更令人感动。

她经常带着一副石磨盘(医疗器材用)在身上,很是特别,有将近两百斤重,她用来碾草药。每当她一处地方安顿下来,首先买各种中草药,然后用石墨碾成粉,配制成各种药丸。石墨随着她的行医路程近万里,制药无数。

身边的人劝她不必身携这样重的石墨子辗转多地,很是负累。她总是带着东北口音地回道,带着带着,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药,时时都需要它,这石墨也不是想要买能立刻买到的,总是买确也浪费。于是身边的人只好不再劝,也更能体会师太的菩萨心肠。

1995年5月,师太似乎意识到什么,决定返回通慧禅林,到达不久的10月,师太圆寂了。临终前她嘱咐弟子,不烧不埋,坐缸不腐。弟子们不敢不从,怀着难过和敬意将师太放置在缸中,时时保护。

坐缸是佛教僧人圆寂后的一种仪式,如果几年后开缸,僧人的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会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菩萨”。

仁义师太的坐缸仪式在三年后被打开,只见圆寂三年又两个月的师太端坐在缸中。牙齿完好,黑白相间的头发还长出一些,皮肤的毛孔很清楚,指甲还是紧实贴在指甲上,身体虽是干缩的,腰间还有弹性。

这是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世界上首尊女性“肉身菩萨”面世,在九华山的通慧禅林,成就传奇。

结语

无论是待字闺中的姜素敏,嫁为人妇的姜素敏,或是皈依的仁义师太,她内心的大爱无疆是给予她一直前进和坚持所做的初衷。如果化作“肉身菩萨”一定有佛教教义的某种指引,她的人生完全有资格接受指引。

“枨也欲,焉得刚”。只要还有欲望,不是全身心的为他人着想,总不会永远的轻松自在,因有得失心,有比较心。如果要拥有大自在,或许最应该忘记大自在呢。

仁义师太是如此的一个人,有多少力量做多少利人的事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文/趣史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