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底,舉世矚目的遼瀋戰役已經接近尾聲。東北國軍總司令衛立煌逃走後,瀋陽剩下的國軍還有亂七八糟十餘萬人,其中東北軍出身的第53軍早已兵無戰心,而新1軍、整編第207師殘部大部分是南方籍官兵,也不願意再打下去了。倒是周福成的態度還比較強硬,但下邊的部隊已經各找門路與解放軍接洽起義了。10月31日,在一羣瀋陽國軍政官員的威逼下,周福成只好放棄指揮,但又不願投降,最後做了俘虜。同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7、8縱隊和獨2師相繼進佔遼陽、鞍山、海城,並繼續逼近營口。

11月1日,東野第1、2、12縱等部隊發起攻勢,解決了少量頑抗的敵軍,進入瀋陽市區接管防地。國軍成羣結隊投降,並將大炮、坦克、裝甲車、汽車等裝備完整移交給解放軍。11月2日,瀋陽宣佈解放。同日,東野9縱和獨2師連續突擊攻佔營口,殲敵第52軍大部及軍屬輜重團共1.48萬人,第52軍軍部和第25師1萬餘人被海軍組織艦船接走,成爲了遼瀋戰役中唯一僥倖逃脫的東北國軍主力部隊。在葫蘆島的杜聿明知道大勢已去,立即緊急徵調塘沽、秦皇島、青島、上海的37艘商業輪船,連同海軍7艘軍艦,開赴葫蘆島地區,向外撤運駐守部隊。至11月8日,將14萬軍隊和2萬噸物資全部安全撤了出來。隨後杜聿明乘飛機離開錦西飛往北平。9日,解放軍進佔錦西、葫蘆島。

此後,駐守承德、山海關、秦皇島、唐山、塘沽的國軍也紛紛撤往平津地區。解放軍迅速進佔冀東地區,東北和華北解放區完全連成了一片。11月3日,中央給東北野戰軍發來賀電,熱烈祝賀“完成解放東北全境的偉大勝利”。至此,歷時52天的遼瀋戰役宣告結束。東北野戰軍共殲滅國軍1個“剿總”總部、1個前進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連同非正規軍在內共47.2萬人。其中斃傷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包括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起義2.6萬人,投誠6.49萬人;繳獲各種火炮6546門、輕重機槍16293挺、長短槍支203960支、坦克160輛、裝甲車180輛、汽車2261輛、飛機9架、騾馬23595匹,以及大量其他物資。東北野戰軍也付出傷亡6.9萬人的代價。

遼瀋戰役的勝利完全改變了國共兩軍的總體力量對比,使得東北野戰軍成爲了一支裝備精良、士氣高昂,人數高達百萬之衆的戰略機動力量,東北解放區也成爲了鞏固的戰略後方,極大地推動了解放戰爭進程。最後,用國軍統帥部對東北野戰軍在遼瀋戰役中表現的評價來結束本文吧:“對兵力之分配,完全符合節約與集中之原則”“對大兵團之運用,時空力之分配,緩急先後,悉合機宜,決非幸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