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製作的精良程度,《誰說我結不了婚》在最近的現實題材影視劇裏算是水平之上的,可問題在於編劇的主導方向有所偏頗,或者說面對傳統思想的影響編劇並沒有完全的”破舊立新“的能力和膽識,使得劇情淪爲打着爲都市獨立女性發聲的幌子,喊着“不結婚”的口號,演的卻是“恨嫁女”的故事,。《誰說我結不了婚》翻拍自2017年中谷美紀,藤木直人等主演的職場愛情劇《我選擇不結婚》,主題是探討在如今日益發達的都市裏,那些過了三十歲,日漸逼近中年,依舊保持單身的都市男女的婚戀狀態,以及與之相應的他們的生活理念。

潘粵明老師,作爲2005年左右主推的當家小生,論口碑有《京華煙雲》,論收視有《白蛇傳》,當時距離國民小生的地位僅僅一步之遙。可惜天有不測風雲,車禍,離婚,爭撫養權以及後面紛紛擾擾的一切,使得他沉寂了十年有餘,才終於在2017年緩過來,重新走回觀衆視線。

同理的還有童瑤,本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科班出身,又頂着酷似某國際影后的面貌,出道就應該有一個高起點。可惜因爲男朋友的粗暴行爲,整整晚了接近十年才走到自己該有的地位。

這一次,《誰說我接不了婚》劇組集合了這兩位命運多舛但是用十年沉寂來體會生活的演員來擔綱主角,也是對於他們這些年努力的肯定。可問題在於,必須要靠他們足夠的生活閱歷來沉澱本來就有點飄的主題。

個人感覺,他們的演技和資歷,還是有點沒有壓住主題裏的偏頗和失真。

水土不服,使得翻拍日版歷來是口碑下降的重災區

《誰說我結不了婚》翻拍自2017年中谷美紀,藤木直人等主演的職場愛情劇《我選擇不結婚》,主題是探討在如今日益發達的都市裏,那些過了三十歲,日漸逼近中年,依舊保持單身的都市男女的婚戀狀態,以及與之相應的他們的生活理念。

用”結婚還是不結婚“這個議題,來展現當代中生代對於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和自己生活的衝突,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自我接納和自我認知程度這些現實問題。

雖然借鑑日版的立意是很不錯,可問題是,因爲地域文化差異和展現方式的不同,內地翻拍日劇,迄今尚沒有特別成功的範例。

想當年,在整個東亞文化和飲食圈都口碑與收視雙飄紅的《深夜食堂》,本着大半夜在人心最脆弱最需要人關懷的時刻,給人一份飽腹的安穩和隨之而來的心靈上的開解的宗旨,將自己看似平淡的劇情書寫成爲了一代神作。結果平移到國內,廉價的廣告植入和某些人誇張失真的表演,使得其變成了某品牌方便麪那一碗味精有點多的熱湯麪關懷。

就是最近,幾乎沒有失手過的周迅做主導,用來展現女性如何應對婚姻內家庭暴力的《不完美的她》,也因爲展示手法和主題閹割的問題,造成製作水平、流暢程度和口碑算是中規中矩,可距離原版甚至泰國乃至韓國的翻拍版,還是差異了一個層級。

而這次,《誰說我結不了婚》更直接,它標題的設立,以及前期透露出的那種核心的暗中轉移,就註定了自己在內核的展現上,缺乏了原版的氣定神閒。

其實,憤怒就暴露了內心的不確定和自我懷疑

相較於日本原版劇名《我選擇不結婚》,內地版的劇名多了幾絲怨憤和不滿,從“我選擇”到“誰說我”,已經從日本版那種篤定的態度,變成了一種面對各種壓力的負氣。僅僅是一點語氣的變化,就體現出一種心境與初衷的轉變,更展現出一種底氣與自信的妥協。

雖然在立意的基礎上,看起來兩部劇的內核是一樣的,(最起碼,《誰說我結不了婚》是拿着選擇結不結婚來當女性崛起的宣傳噱頭的),都是想表現女主角對自己的生活主動做出了選擇。

可是,或許是我們國內喫乾飯管閒事的喫瓜羣衆太多,對於別人婚姻和生活喜歡指手劃腳的人也很多,就連看電視的受衆都喜歡“結婚”這種看起來皆大歡喜的表現,導致整體國民意識都有一種”我希望你跟我們都生活得一模一樣“的強行”團圓“。

於是,社會上那些特立獨行,有着自己打算的不合俗流的人物,也必須規規矩矩的回來談戀愛,結婚生子,爲傳統意識傳宗接代。所以,本來強調女性獨立的議題,終於入鄉隨俗都變成了獨立女性迴歸家庭,這種改變與妥協,更符合現狀,也更透出國內事業女性更多的無奈。

三對怨侶就想代表了單身男女的所有類型,太草率了吧!

和日版劇情一樣,《誰說我結不了婚》設置了三對主角來展現當前都市裏三個不同層面的代表性情感方式。

首先是童瑤飾演的程璐,她是一個事業小有所成的職業編劇,因爲投入的工作,從24歲到34歲,10年的青春歲月被全部奉獻給了編劇事業,繼而忽略了感情生活。

家裏人着急,身邊的人眼光也越來越怪異,她被迫去相親來開展自己的戀愛事業,可問題是,現實不等同於劇情,能夠寫出悱惻纏綿的愛情的編劇,發覺自己在與人談情說愛的方面好像是一個初生嬰兒,完全是一片懵懂。

潘粵明在劇中是大學心理學教授,可他的言行舉止實在沒有教授的穩重模樣,就連外在形象也略有不符。所以,這貨來相親就是用專業的眼光來挑對方的刺,好嘛,和程璐說話不到三分鐘,就把程璐的老底揭了。弄得程璐惱羞成怒,發揮自己編劇的語言組織優勢,兩個人針尖對麥芒,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關於”剩女“價值觀的爭論。

而陳數扮演的田蕾則比程璐要堅定許多。作爲資深女律師,田蕾在自己的黃金年華把所有經歷全投注到自己的事業上,十年時間就從實習助理晉升到律師行的第二合夥人。事業順遂的同時,田蕾秉持“不婚主義”,一直對身邊追求她的男性不屑一顧。

當然,十年的廝殺讓她有了一點思維定勢——身邊的男人不如她的是看重她的資產和地位,比她強的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家庭,所以,乾脆自己不談這方面的事情。

當然,看劇情發展的趨勢,袁文康扮演的徐海峯,是她的命中註定,至於如何開展和進行這段感情,讓田蕾頭腦裏對於婚姻的成見如何消除,就是後面劇情要交代的問題了。

而第三對情侶的感情就更加曖昧不清了,許芳銥飾演的丁詩雅,作爲一個事實親力親爲的美容店老闆,卻和自己的投資人有種若隱若現的曖昧關係,尤其在投資人其實有着自己家庭的情況下,他們倆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本身存在就在道德層面上不能佔據道德優勢。

編劇自己都難以說服自己,何談說服他人

其實很明顯,編劇很偷懶,給三個女性和相對應的男性貼上了標籤——程璐和魏書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不會“,而田蕾和徐海峯是寄情工作的”不想“,和丁詩雅那種違背傳統婚戀觀的”不能“……這三對主角,在當前的單身男女市場裏具有一定代表性,可這樣的設定,其實已經暴露了編劇對於真實生活的缺乏認識,以及簡單粗暴的劃分區域。

肖詩瑤,這個在資料裏僅僅寫過三部劇本的編劇,不知性別,但是就其編劇水平而言,一上來就暴露了自己力有不逮的方面。

首先,她太早爲劇情設定了立場。畢竟這個是情感戲,不是警匪片兒,何苦一上來面對主角就開始強烈的暗示——三十歲已過,還沒結婚的單身青年就成了過季蔬菜這樣的論調。

表面上看,她或者他是在鋪墊自己對於當前社會環境的忠實寫照,可骨子裏,她自己已經認同了這種論調,開始給自己作文方向定好了一個南轅北轍的論證方向。

大姐,你的核心是女性崛起而不是妥協啊!

原版的核心,是強調女性可以從自己決定結不結婚這一點,來試着挑戰傳統觀念,試着一點點的擺脫固有觀念的束縛,實現自己的意識和生活的獨立。

可這一版倒好,表面上在破局,實質上在定論,用主角那種急於成婚的忙碌和麪對社會輿論無所適從的焦躁,刻畫了主角走上相親市場就是妥協開始的,一場漫長的扭曲自我原始意圖的道路。

編劇其實從一開始,就表明了態度,在她都筆下,主角們雖然現在還嘴硬說自己要獨立不結婚,可骨子裏,她們還是渴望婚姻,所有行爲也是半推半就,想着婚姻殿堂駟馬難追的奔着去的。

所以,這一開始,《誰說我結不了婚》就成了一本打着“爲單身事業女性正名”旗號的變相催婚宣傳冊。

細節的問題,使得整體還是成了懸浮職場劇

就劇情發展的敘述上,編劇也把人物塑造的功底暴露了——在劇情裏,人物變得莫衷一是,整體還是與現實漂浮了。

這一點,在田蕾的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

作爲事業方面的女強人,田蕾在拓展事業版圖的時候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身爲二號合夥人了,還要和初出茅廬的新人搶客戶,而且栽贓嫁禍,威逼利誘的手段一應俱全。更有甚者,她甚至不顧忌諱,用自己製造和收集到的不利證據去逼迫意向客戶,讓客戶轉投她的懷抱……

這些細節,表面上是塑造田蕾手腕強硬,手段靈活。可實際上,這種不加考量的細節運用,讓觀衆覺得這個女人不可信賴,更加深了女性從業者都是靠不正當手段走到高位這個成見的歧視性。甚至於,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律師這個行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一面。

而同樣,程璐的那些行爲,也就說得過去了。她其實不是排斥婚戀,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與人接觸,如何在人前袒露自己的內心。劇情設定裏,她壓根兒就不排斥婚姻,而僅僅是沒有找到表露自己的機會,而已。

所以,這個角色其實就是個軟柿子,最適合拿來當催婚成功的正面例子,來給編劇展現一邊說“我選擇不結婚”一邊拼命恨嫁的矛盾感情觀念,的那些口是心非。

就製作的精良程度,《誰說我結不了婚》在最近的現實題材影視劇裏算是水平之上的,可問題在於編劇的主導方向有所偏頗,或者說面對傳統思想的影響編劇並沒有完全的”破舊立新“的能力和膽識,使得劇情淪爲打着爲都市獨立女性發聲的幌子,喊着“不結婚”的口號,演的卻是“恨嫁女”的故事,

用一種表面積極向上的主題和割裂的劇情湊在一起的表現手法,把一出可以光芒萬丈的突破傳統的戲碼,拉回了”我們是一家人要無原則妥協“的一貫老套路家庭倫理劇氛圍,以及那種看似和諧其實是妥協的強行閤家歡的境地。

真的是這樣的話,就可惜這麼好的題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