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是起源于直肠的慢性炎症并不同程度地累及近端结肠累及长度不一。有15%-30%的UC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包括急性结肠炎、恶变等。完全切除所有可能的病变组织在理论上可以治愈UC。

医生和患者常常担心UC长期慢性炎症会引起癌变那UC究竟会不会引起癌变呢

1、UC究竟会不会癌变

并非所有的UC患者都会癌变。那么癌变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研究发现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全结肠炎(累及脾曲近端)和病程时间长(>8年全结肠炎)等是高危因素。另外UC的诊断年龄轻这往往与大肠癌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另外一些高危因素包括IBD家族史、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荟萃分析表明UC患者大肠癌的累积风险10年为2.1%、20年为8.5%、30年为17.8%。但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系列研究所报道的年发病率较低为0.06%到0.2%。尽管如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被普遍认为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即使无生存获益的相关数据亦推荐对这些患者进行结肠镜检监测。接受定期内镜监测的患者中通常能够在早期发现癌症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2、如何监测癌变

既然UC存在癌变风险那应该如何预防呢目前5-ASA也就是美沙拉嗪被认为有降低癌变风险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内镜医生的复查和病理医生的火眼金睛。对于广泛性结肠炎患者(病变累及脾曲近端)建议其在发病8年后即开始接受内镜检查并保持每1到2年一次规律的结肠镜监测。监测的时间将取决于活检标本是否发现不典型增生。对于左侧病变的患者(病变位于脾曲远端)监测可在发病后15年开始或者更早。连续两次结肠镜监测阴性的患者可将结肠镜监测间隔延长至1到3年具体时间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来定。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发病25年中癌症或不典型增生的累积风险接近50%。因此推荐这类患者坚持每年进行内镜监测。

3、活检应该怎么做

内镜监测应当包括整个结直肠每隔10厘米肠段4个象限各取随机活检两份组织还要包括可疑病变的定向活检。推荐的内镜监测包括各段结肠(包括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4个象限内各取两份活检共32份随机活检样本分别装至4个样本杯中。最少32份的随机活检样本对发现不典型增生有80%到90%的敏感度。息肉样病变、肿块、狭窄或炎症周围明显不规则黏膜亦需进行定向活检。此外如果存在临近表面“正常”的组织应同时作为正常对照组送检。可疑有不典型增生的息肉可行息肉切除术同时临近黏膜也应做活检以排除不典型增生。

放大染色靶向活检技术能够更好地发现更微小、扁平、不典型增生的病变。该技术在整个结直肠中应用染色剂或染料(如靛蓝胭脂红或亚甲蓝)以提高微小黏膜改变的检出率。该技术也可以结合包括窄带成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等先进图像处理功能来进一步增加不典型增生区域的发现率。少数前瞻性研究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在上皮内癌的发现上较传统光源内窥镜具有明显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