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上映的《楚門的世界》是一部經典的電影,講述男主人公楚門從一出生就是一檔真人秀的主角,就連他一直生活的桃源島,都是導演搭建的一個巨大的人工演播廳。

身邊的人和事兒都是被導演事先安排好的,就連妻子和好兄弟都是演員。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被這樣刻意安排,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兒。但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雷同巧合。

美國名噪一時的三胞胎,曾與麥當娜一起拍電影

上個世紀80年代,剛剛成爲大一新生的鮑勃有些疑惑,剛到學校報到的他,總是遇到很多人熱情的跟他打招呼,還有女孩熱情的親吻他。

鮑勃總覺得怪怪的,跟身邊的人瞭解才知道,原來是被錯當成了另一個人艾迪。

這麼多的人都認錯,鮑勃越發好奇艾迪到底長的跟自己有多像。

剛進入男生宿舍,被一個一驚一乍的男同學嚇了一跳,男同學也嚇的不輕。追問說:“艾迪你不是回家了嗎,我們剛通完電話,你怎麼突然出現了?”

鮑勃耐心的接受對方認錯人了,沒想到被對方追問生日是不是7月12日,是不是被領養的。

這種巧合讓鮑勃也激動不已,很多人小時候都幻想過,自己是不是被領養的,是不是有一個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鮑勃卻真的遇到了。

後來男生特地開車帶着他,去到了艾迪的家裏進行確認,鮑勃和艾迪見面時,兩個人都震驚了。真的長的一模一樣,感覺看到對方就像是在照鏡子。

兄弟倆重逢的消息上了報紙,跟他們有着相似經歷,長相很像的大衛找上了門,幾經確認,三個人才知道他們是三胞胎。

三胞胎火了,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

三胞胎相認的消息一經爆出,美國上下都沸騰了,他們三個也成爲了名人,被無數媒體爭相採訪。

三兄弟相聚的喜悅,加上知名度提升,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還在麥當娜的電影中客串了一把。人生像是故事片的劇情一樣,推向了高潮。

三兄弟合夥開了一家叫“三胞胎”的餐館,一經營業就賺的盆滿鉢滿,迅速的聚集了財富。

媒體不斷深入調查,揭開真相,他們只是試驗品

經過知名記者勞倫斯的深入調查發現,三兄弟的領養家庭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以一個大兩歲的姐姐,而且領養他們的都是猶太家庭。

唯一的區別在於三兄弟的領養家庭屬於不同的階層,鮑勃的寄養家庭生活在富人區;艾迪的寄養家庭是中產家庭;大衛的寄養家庭屬於貧困家庭。

後來在三兄弟的回憶下,發現每年都會有人來對他們進行調查,問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

原來三兄弟被分開並不是巧合,而是被人精心安排的。他們只是心理學家眼中的試驗品,這個真相一經公佈引起了軒然大波。

三兄弟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後來鮑勃退出了餐廳,三兄弟散夥、艾迪自殺。

原本美好的生活變的分崩離析,後來三人的經歷被拍成了紀錄片搬上了大熒幕,大衛和鮑勃兄弟兩人的關係也得到了緩解。

我們都知道家庭和環境對於人的性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用。顯然這樣的心理學研究方式是不道德的,而且給兄弟三人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害。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有哪些影響呢?

三兄弟的經歷讓人不禁覺得惋惜,但也不難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按照父母不同的教育特點,對於孩子的要求程度和溫暖程度,可以分成四大類:權威型、專制型、寬容型、忽視型。

1)權威型

這類父母通常會對孩子高要求,也會給孩子高溫暖。

通常表現爲:會給孩子提出明確合理的要求,而且要求孩子有很高的目標完成度。如果孩子在完成的時候有不對的表現,會加以糾正。監督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適當的加以肯定和鼓勵。

對於孩子能夠主動的關心,遇到問題也會耐心的做一個傾聽者,適當的給孩子意見。還會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可以聽取孩子的意見。

這類父母的家庭,孩子性格親切溫和、性格相對獨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比較深思熟慮,性格比較積極,很容易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2)專制型

這類父母通常對孩子要求很高,但能給予孩子的溫暖卻很少,孩子往往缺乏關愛。

中國自古就提倡“嚴父出孝子”,覺得對於孩子的管教越嚴格,對他的成長越有幫助。這類父母往往對孩子的要求特別嚴格,訂立目標一定要達到,達不到就會受到懲罰,有的可以說是到了嚴苛的程度。

總覺得自己嚴厲都是爲了孩子好,卻很少跟孩子溝通,而且不能接受孩子提出的異議,自己說出的話也不允許孩子反駁。

這樣的父母的家庭,孩子的性格容易缺乏自信,膽小懦弱,甚至有的還會自卑,不敢跟別人接觸,情緒也很容易激動。

3)寬容型

這類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不是很高,更注重孩子的意願,能夠適時的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

這種類型的父母,往往會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自己作爲朋友的身份,跟孩子平等的交流。很重視與孩子的溝通,讓孩子遵循本心,鼓勵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類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有主見,自我意識比較強,父母在寬容尺度上掌握的不好,容易養成孩子衝動的性格,缺乏集體意識,難以融入到集體中去。

4)忽視型

這類父母對於孩子的行爲很少加以干涉,放任自流,可能是因爲工作等原因,幾乎很少跟孩子溝通。

成長環境一直處於被忽視的狀態,孩子容易爲了引起關注而做出過激的事情,性格可能更具有攻擊性,做事也很難顧及別人的感受,過於我行我素。

家庭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家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性格的形成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但你可以決定自己成爲什麼樣的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