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事件、還原歷史真相!評說歷史趣事、爲你解密中國各朝代歷史!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讓您瞭解有趣的歷史放鬆心情,吸收歷史精華掌控自己人生,無往而不利!我們的每條解密都會做到有理可言、有據可依,我們是一部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解密檔案!

重耳逃亡的時候,他的弟弟夷吾擁兵自保,隨後也跑了。

此前,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重耳和夷吾的長兄申生自殺了。因爲晉獻公經不起驪姬吹枕頭風,要拿幾個兒子開刀。這樣就可以讓驪姬的兒子做接班人。

驪姬劇照

申生是個大孝子,又太老實,寧死也不走。重耳和夷吾沒那麼固執,見勢不妙,一個逃到了狄國,一個到梁國避難。

前651年,晉獻公去世。國相荀息遵從晉獻公的遺命,擁立驪姬的長子奚齊即位。奚齊還沒把國君的寶座坐暖,就被大夫裏克殺了。荀息很倔,又擁立了驪姬的小兒子悼子。沒幾天功夫,裏克又殺了悼子。荀息也自盡身亡。

驪姬的結局在《史記》和《左傳》中均未提及,但《國語》裏記載,裏克的黨羽丕鄭殺了驪姬。

這時候重耳已經逃亡五年了,在狄國娶妻生子。狄國是重耳的舅舅狐偃的老家。

跟隨重耳逃亡的牛人不少,除了狐偃,還有趙衰、魏犨、胥臣等人,以及那位淡泊名利、後來攜母歸隱的介子推。

晉國一時羣龍無首,政局混亂。權臣裏克和丕鄭一商量,派人去狄國請重耳回國繼承君位。

《史記》對此記載很簡單,重耳謝絕道:“我違背父命逃亡至今,父親的葬禮我都未能到場,大失父子之道,何有臉面回國繼位。請大夫改立他人。”

裏克只好派人去找夷吾。夷吾一聽很興奮,當場就想回國。身邊人勸他稍安勿躁,因爲晉獻公還有別的兒子在國內,只不過他們沒什麼才幹,不如重耳和夷吾的聲望高。夷吾回去的話,也可能遭裏克的毒手。

晉惠公夷吾劇照

於是夷吾聽從了勸告,請求秦穆公派兵護送他回國,並承諾將來把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夷吾如願成爲晉國新一任國君。

那麼,重耳爲什麼拒絕回國,這是不是他的本意呢?

這個祕密在《國語·晉語二》裏說得最清楚。重耳本來很動心,去找狐偃商量。

重耳說:“使者說的話有道理。晉國現在政局混亂,百姓不安。俗話說,得國在亂,治民在擾。這是個好機會呀。”

狐偃在史書裏也叫舅犯、咎犯,很有謀略。日後曾是晉文公身邊的首席謀士、上將軍。

但狐偃意見不同,對外甥說:“依我看,現在不能回去。你想呀,如果一棵樹的根基不牢,必然會枯槁。一國之主,喜怒哀樂必須符合禮義,身爲表率才能教化百姓。這是執政基礎”

“如今先君下葬沒多久,你不居喪卻想得到國君之位,就得不到人心。國內局勢混亂,回去也有危險。乘着先君之喪獲得君位,你就會以喪爲喜,不合道義;乘亂獲得君位,你就會以亂爲喜,更是敗德。”

“作爲國君,喜怒哀樂之情不符合道義,就沒有威望,又怎能教導百姓?”

重耳有點不甘心,說道:“你說的有道理。可是,如果不是我父親去世,哪裏會改立新君。如果不是國內形勢一團糟,裏克他們又怎麼會找我回去鎮場子?”

晉文公重耳劇照

狐偃語重心長地說道:“我聽老話說呀,喪亂有大小,大喪大亂之鋒不可犯。現在正是大喪,況且你逃亡在外是因爲兄弟爭權,這又是大亂。這樣回去很危險呀。”

重耳沉思良久,還是聽從了他舅舅的建議,於是對使者講了那番冠冕堂皇的藉口。那時他都四十六歲了,在那個年代已經夠老,還能沉住氣,實屬不易。

重耳白白放棄了一個大好機會,這一等就是十五年。

直到公元前636年,晉惠公夷吾去世的次年,重耳纔回國繼承了君位。那時候他已經六十一歲了。他完全是靠長壽取得了成功。

爲什麼說重耳白白放棄了一次機會呢?我們看看晉惠公夷吾的表演就知道了。

夷吾本來就不如重耳賢明,身邊的謀士也不如重耳,他執政十幾年,可謂胡鬧了十幾年,卻也獲得了善終。

晉國當初一片混亂不假,狐偃阻止重耳回國,也是擔心裏克等權臣再上演一出弒君。

晉惠公回國掌權之後,先是對秦國耍賴,拒絕奉送河西之地;由於他也提防着裏克和丕鄭,沒有兌現給他們的封賞。裏克等人果然想謀反,卻被晉惠公聯合秦國把他們收拾了。

後來晉惠公不感念秦穆公的恩惠,趁着秦國鬧饑荒的年月,企圖出兵攻打秦國,結果被秦穆公帶兵修理了一頓,還把他俘虜了。

即便晉惠公如此胡鬧,也在位十幾年,最後因病而死。

而晉文公重耳的能力、眼界本身就遠超他弟弟,何況身邊還有那麼多能人。如果他抓住第一次機會回國接班,必定能安然度過危機。那樣的話,晉文公稱霸春秋的時間就會大大提前。

狐偃勸阻晉文公回國,雖是出於謹慎,一片好意,卻顯得迂腐了。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