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戚繼光和譚綸一樣,有着非常堅定的抗倭的心,這件事情可以從他親手殺掉自己的親生兒子這一件事情上看出,當時戚繼光正和倭寇進行交戰時,按照當時的場景來看,明軍已經可以取得成功了,在倭寇逃走的時候,戚繼光讓他的兒子進行埋伏,而他裝作失敗的樣子,把敵人引入仙居城,這樣就可以一網打盡,但是他的兒子戚印卻把自己父親說的話都拋在了腦後,雖然最後他也將敵人全部給消滅掉了,但是,他的兒子違反了軍規,隨後他就給自己的兒子定了罪,在那時有許多人都勸他不要這樣做,但最後他還是將自己兒子斬首,並且將頭顱進行示衆,以此來警告別人。戚繼光這一生中不只是遇到了張居正這一伯樂,還有一位叫做譚綸,譚綸是文官中的一位,他和其他文官有着很大的區別,他雖然是一位文官,但卻非常喜歡軍事和用兵之道,爲了能夠更好的清除掉倭寇,他常常去前線親自指揮作戰,甚至還曾經加入到戰爭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譚綸非常看重戚繼光的軍事才能,戚繼光提出的許多作戰計劃,都得到了譚綸的使用。

在明朝中後期的時候,也大力推崇重視文官輕視武官這一政策,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人們都願意做一個有學識的文人,而不想去做在戰場上揮刀的戰士,當時朝廷的治理者只解決內部的擔憂,將國家的外面的隱患不管不顧,所以在這一朝代中並沒有出現什麼名留青史的大英雄。在國難臨頭的時候,一位本來是文官的大臣,卻成爲了國家中的一位厲害的將士,這個人就是我們人人皆知的抗擊倭寇的英雄戚繼光。

根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我們得知他是山東蓬萊人,他不但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和書法家,更是一名有着優秀作戰領導的軍事家,在明朝初年的時候,倭寇不斷的侵犯我國山東沿海這一帶,導致了戚家所在的地方成爲了前哨,戚家前後5代守護着這個地方一共140多年,他們始終堅持在抗倭的最前線。但是這樣的一個厲害家庭,給戚繼光不只是一個厲害的職位,再加上他們家族有着近百年的抗倭的經驗,所以這些都爲戚繼光最後能夠成爲一名優秀的抗倭將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戚繼光之所以能夠成爲明朝最厲害的武將,和認可他的張居正有着很大的關係。

張居正是朝堂的一位重要的大臣,他在尋找守護邊關的武官時發現了戚繼光,他便給戚繼光的領導寫了一封信,讓他好好對待戚繼光,過了一些時間後,戚繼光被張居正提拔爲了一位總兵,讓他有了練兵和管理政權的權力,正是這一推舉,爲他之後的升職打好了基礎。

戚繼光這一生中不只是遇到了張居正這一伯樂,還有一位叫做譚綸,譚綸是文官中的一位,他和其他文官有着很大的區別,他雖然是一位文官,但卻非常喜歡軍事和用兵之道,爲了能夠更好的清除掉倭寇,他常常去前線親自指揮作戰,甚至還曾經加入到戰爭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譚綸非常看重戚繼光的軍事才能,戚繼光提出的許多作戰計劃,都得到了譚綸的使用。在當時戚家軍裝備不足的時候,譚綸曾經幫助他增加了許多的裝備,後來戚繼光能成爲福建總兵,也離不開譚綸的支持,譚綸剛被選爲保定的總督時,他第1件事情就是將戚繼光調到了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做着最高將領一職,由此便可以知道,他對戚繼光是發自內心的認可。在當時,只憑譚綸一個人是沒有辦法讓戚繼光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因爲在當時文官和武將兩方互相看着不順眼,如果戚繼光給自己太大的光環的話,便會引起文官的憂慮,如果他要是沒有任何戰功的話,就會導致文官的攻擊,但幸好戚繼光把握的力度剛剛好,沒有給譚綸丟臉。

戚繼光和譚綸一樣,有着非常堅定的抗倭的心,這件事情可以從他親手殺掉自己的親生兒子這一件事情上看出,當時戚繼光正和倭寇進行交戰時,按照當時的場景來看,明軍已經可以取得成功了,在倭寇逃走的時候,戚繼光讓他的兒子進行埋伏,而他裝作失敗的樣子,把敵人引入仙居城,這樣就可以一網打盡,但是他的兒子戚印卻把自己父親說的話都拋在了腦後,雖然最後他也將敵人全部給消滅掉了,但是,他的兒子違反了軍規,隨後他就給自己的兒子定了罪,在那時有許多人都勸他不要這樣做,但最後他還是將自己兒子斬首,並且將頭顱進行示衆,以此來警告別人。

戚繼光抗倭的決心,可以從斬殺兒子的這一事情中就可以看出,他雖然用非常嚴格的軍紀,自己親手將兒子給處決了,但是他卻培養了一支軍紀嚴明的軍隊,雖然法外有情,但是在那個時候,倭寇暴亂常常爆發,這樣的行爲是能夠被大衆們所理解的。他抗擊倭寇有着這樣的決心,再加上他有着非常優秀的軍事作戰的能力,領導一支作戰厲害的抗倭軍隊,想必來說並不是一件難的事情,雖然有幸在他一生中能夠遇到兩位伯樂的認可,但是,戚繼光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更多的是因爲他自己的努力,所以他才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明史·戚繼光傳》 《張居正大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