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別人都在誇陶子培養了這樣一位優秀的兒子,其實只有陶子知道,自己並沒有多做什麼,只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與了鼓勵和表揚。一味的打壓並不能讓孩子成長更快,相反表揚和鼓勵會激發孩子成長的動力。

有句老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就是對待孩子要嚴厲,甚至通過打罵孩子才能更好更優秀。

其實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過多的否定和打壓,只會讓孩子的積極性慢慢被消耗。

相反的,家長正確的誇獎表揚,會讓孩子更有熱情,更有動力繼續下去。

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父母應該多表揚

陶子的兒子今年13歲,上週剛剛舉辦了個人畫展,雖然是第一次但是反響很好,不但新聞報道了這件事,當地著名的書畫大師還打算收她兒子爲徒。

真的是讓桃子太開心了,能得到大師的指點,兒子的畫畫會有更好的發展。

看到兒子今天的成績,陶子心裏悄悄鬆了一口氣,還好當初自己沒有放棄,如果當初自己的態度是相反的,就看不到兒子今天的成績了。

還記得兒子第一次拿起畫筆,第一副畫就畫在了桃子造成剛剛鋪好的新牀單上,當時老公看到了特別生氣,就要打兒子,被陶子攔下了。

生氣、責罵也改變不了牀單被畫髒的情況,只會讓兒子以後懼怕畫畫,不論兒子畫的好不好,陶子都不希望兒子的內心受到傷害。

陶子沒有大聲呵斥兒子,只是告訴兒子哪裏是可以畫畫的,哪裏不可以。

慢慢的陶子發現隨着兒子年齡的增長,畫畫的天賦顯現出來了,對於色彩的搭配、整體的構圖、看事物的視角都不太一樣。

陶子給兒子報了各種美術輔導班,經常誇獎鼓勵兒子去畫內心想到的圖案,就這樣13歲的兒子舉辦了人生的第一次個人畫展。

別人都在誇陶子培養了這樣一位優秀的兒子,其實只有陶子知道,自己並沒有多做什麼,只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與了鼓勵和表揚。

因爲陶子給與了兒子鼓勵和支持,兒子也給了陶子回饋,體現出的是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指的是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即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爲達到他的預期要求。

羅森塔爾效應的來源,也是非常唯美的,源於一個神話故事:

希臘神話故事中塞浦路斯國王,因爲太思念自己死去的王后,就想通過自己精湛的雕刻技術,雕刻一座王后的塑像,寄託哀思。

在雕刻的過程中不但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更飽含對王后濃濃的愛和思念。

把這座雕像想象成自己的愛妻,每天與她傾訴聊天,終於這份誠心打動了神,把他的妻子復活了,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足夠的讚美和鼓勵,就會有奇蹟發生。羅森塔爾效應提出後,通過很多次的實驗,足以證明他的有效性。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在一個學校中,從高三年級中隨機選取了一些學生,把她們單獨調整到一個班級。

然後告訴她們是全校最優秀、最突出、最有發展的孩子,所以需要單獨進行特別的教育。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等到期末時,對比上學期成績,每個人的成績都提升很多。不但學習成績提升,每個人的整體素質都有很大改變。

因爲別人的期待和鼓勵,所以學生們會更努力讓自己變優秀,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生活中也是這樣,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和鼓勵,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如何運用羅森塔爾效應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考官,孩子做的好還是不好,父母都會評判。

父母給予孩子的期望是最多了,也是讓孩子最有壓力的,特別是當孩子很努力卻得不到家長的認可。有的家長會在孩子失落時給與鼓勵,但是也有的家長會給與責備。

1)鼓勵的結果

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微笑,對於孩子來講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知道自己被被人賞識、被肯定,也是繼續下去的動力。好比“伯樂”與“千里馬”。在對的人眼中,自己再多的努力都值得。

想要孩子越來越優秀,取決於你的態度。

2)責備的結果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相信這句話很多家長經常說,每個孩子童年中都會有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教育方法能幫助孩子,可是很多時候方法卻用錯了,導致得到的結果和預想的截然相反。

3)擁有發現美的眼睛

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特點也有着屬於自己的閃光點,如何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了解,學會了解孩子永遠比教育更重要。

都說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狀態就是可以相關交心,像朋友一樣,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可以做到。

因此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態,站在孩子角度瞭解你的孩子,發現你孩子的閃光點,無限支持和放大孩子的閃光點,這樣孩子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變得越來越好。

在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 設定期限化

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除了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還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指點,畢竟父母有很多孩子沒有的經歷。

比如孩子學習騎自行車,如果爸爸只是說:你做的很好繼續加油。孩子會覺得沒有加油的方向。

如果爸爸說:你做的很好,爸爸小時候用了一週學會的,你3天就就可以學會。

這樣孩子有預期時間3-7天。如果3天內完成了會更有成就感,如果沒完成也不會打消積極性。

2. 表揚具體化

“你很棒”這句話家長經常說,可是如果說的太多了,孩子也就麻木了,甚至覺得父母在敷衍。把表揚的內容具體化,孩子會更開心。

比如孩子收拾了玩具,家長說:你自己把玩具都收好了,玩具很開心,你做的很棒。孩子幫助大人扔垃圾,家長說:你能幫媽媽做家務了,真是媽媽的小幫手,你真棒。

表揚的同時給予孩子成長的方向,長此以往,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3. 實施嚴格化

說話算數是爲人父母需要嚴格遵守的最重要的事情,因爲信任感是相互建立的。

如果說不能夠充分的建立信任,孩子與家長之間產生了不信任感,孩子就很難再聽父母的話。

這也就是說爲什麼孩子會比較聽某個人的話,然而很多時候在家裏。

比如說孩子比較聽媽媽的話,其他人的話就很難聽,即便是相同的觀點和意見,孩子只聽自己最信任人說的話,因此和孩子建立信任關係非常重要。

言必出行必果,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所作所爲。

因此想讓孩子變得更好,首先需要改變的其實是父母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長非常必要。

硬核媽媽碎碎念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惹麻煩、做錯事,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經歷。一味的打壓並不能讓孩子成長更快,相反表揚和鼓勵會激發孩子成長的動力。

孩子需要鼓勵和讚美,就像魚兒需要水,家長做好孩子最棒的啓蒙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