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一個網友向我提出的問題,所以很多人對於抑鬱症的恐慌已經非常嚴重了。

可能之前這名網友聽到過很多關於抑鬱症或焦慮症的負面的報道,或乾脆就是不實的謠言,但對於抑鬱症患者能恢復到什麼程度,我想一定是治療抑鬱症的精神科醫生最瞭解,因爲這本身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

首先要告訴你,抑鬱症當然可以康復,而且如果治療及時,緩解期堅持遵醫囑規範服藥,首次發作的抑鬱症患者是有50%可以達到今後不再復發的程度的。可能有人要說,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太少了,可在我這名醫生看來並不少,而且大部分反覆發作的抑鬱症患者,很有可能是沒有滿足前提條件:

治療及時

發現抑鬱症後不要觀望,更不要首先去嘗試自我調整,因爲非醫學人士根本沒有醫學知識去支撐正確判斷抑鬱症的嚴重程度分級,也沒有醫學知識去分辨什麼情況可以自我調整,什麼情況要服藥治療。

關於抑鬱症的藥物治療,我覺得起碼我們不應該先入爲主的去放大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憂,這樣只能加重患者焦慮和抑鬱的情緒,無助與絕望會一步一步的拖垮患者的治療信心。

比如網上有很多非醫學人士在從各種自己認爲很正確的角度去解讀抑鬱症,可抑鬱症畢竟是世衛組織認定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他們真的不懂。所以不要隨意聽從別人的所謂經驗,他說的不一定對,更不一定適合你,而你,拖不起。

治療規範

真正的抑鬱症治療是抗抑鬱藥物聯合心理治療,而且服藥的時間不可能按照真正存續的時間,並不是說抑鬱症狀都完全消失了就可以停藥,要按照醫生規範的服藥計劃去維持治療,才能儘可能地減少抑鬱症復發的幾率。

  • 一般首次發作的抑鬱症患者在症狀完全消失後,需要維持藥物治療6-8個月(維持劑量非治療劑量)。
  • 第二次發作的抑鬱症患者需要在症狀完全消失後,維持藥物治療2-3年。
  • 三次以上的多次發作抑鬱症患者原則上建議常期服藥控制復發。但如果多年不復發,也可以視情況嘗試減少藥物劑量,甚至停藥。

藥物治療當然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但藥物不良反應最容易出現在剛剛接觸藥物成分的時候,所以隨着服藥的逐漸延長,藥物不良反應也會隨之減輕,甚至消失的。當然,如果藥物不良反應嚴重影響到了你的日常生活,是否停藥也應該諮詢你的主治醫生,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減少藥量,更換治療藥物,還是停藥。請相信他,他是專業的。

治療決心

抑鬱症的本質是一種慢性精神障礙,所以可能在藥物治療期間也會出現症狀的反覆,甚至遷延難愈的表現。這個時候可能一些抑鬱症患者和患者家屬,就會覺得治療怎麼總是反反覆覆?爲什麼喫了藥也不好?這病還能治好嗎?

這名網友這種消極悲觀的態度,恰恰就是抑鬱病魔希望他感受到的,它在一點一點摧毀抑鬱症患者的信心,讓抑鬱症患者真正的絕望。可我們能隨了他的心願嗎?對於這個抑鬱症患者最大的死敵,怎麼可能屈服?所以我常常在我的患者開展治療前對她說:抑鬱症的整個治療過程不一定一帆風順,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們絕對不能動搖,要做好與抑鬱症長期做鬥爭的心理準備,永不言敗,因爲我們沒有退路可言。

抑鬱症絕對是可以治療甚至徹底治癒的疾病,去醫院就診吧,醫生會提供你所急需的幫助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