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知道的許多蘇聯王牌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都是美製戰機。1946年,蘇聯空軍司令諾威柯夫被捕入獄,整個空軍中被牽連的人超過2000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無辜的,但又有誰該爲那些因戰機質量問題殞命的飛行員們負責呢。

現代戰爭已經進入比拼武器裝備的時代,然而並非是武器裝備的質量越好,越能取得戰場上的勝利。有一個有利佐證,就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以低廉的成本製造出了數量極其龐大的武器裝備,雖然性能欠佳,但終究幫助蘇聯取得了蘇德戰場的勝利。對於戰鬥機來說,更是如此。
蘇德戰場上,德國製造的武器裝備,無一不是精良之作。德國人的虎式坦克在蘇聯土地上幾乎找不到對手,而蘇聯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虎式坦克的技術,於是只能以更多的數量來“淹沒”虎式坦克。戰鬥機方面更是如此。從巴巴羅薩計劃發生後,蘇聯在整個二戰期間共製造出了15萬架戰鬥機,甚至比美國加入二戰後的產量還要高。這在我們現在看來是難以想象的。二戰時的戰機制造水平相對簡單,這也是蘇聯能夠實現如此龐大產量的基礎。但過於追求數量,也必然導致了戰鬥機質量的參差不齊。
有數據顯示,二戰期間蘇聯有許多戰機處屬於質量不合格的劣質品。這些戰機有的表面粗糙,空氣阻力大,有的零件壽命短,無線電故障嚴重。但這些殘次戰機依然被送到了飛行員們的手中,總量達到了2萬架的驚人數字。
當然,這是當年蘇聯不得不做出的抉擇。沒有質的優勢,就只能以量來彌補。但這也導致了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在這15萬架戰機中,平均每7架就有一架是殘次品,這導致了許多飛行員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比如1942年,蘇聯近衛航空兵第190團接收了20架嶄新的LA5戰機,當時飛行員們都非常高興,但不到半個月,這20架LA5就只剩下了1架,除了戰鬥中損壞的6架,有13架都是莫名其妙損壞的,有的飛着飛着就突然熄火了,有的是發射炮彈的時候炸膛。要知道這可是20架嶄新的飛機。
根據不完全統計,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戰機發生的空中解體事故就超過了500起。我們知道的許多蘇聯王牌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都是美製戰機。
這是二戰期間蘇聯做出的選擇,但戰爭結束後有人需要承擔責任。1946年,蘇聯空軍司令諾威柯夫被捕入獄,整個空軍中被牽連的人超過2000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無辜的,但又有誰該爲那些因戰機質量問題殞命的飛行員們負責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