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不喜歡與人溝通交流,不願意進行社交、與人接觸,"脫敏法"的一個其中一點就是"多次重複",。家長如何利用"脫敏法"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

近些年,各類親子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深受網友的喜愛,這類真人秀節目一般會由明星攜帶自己的子女參加。觀衆們對明星私底下的生活模式是怎樣生活,怎樣與子女相處的方式都很感興趣,這一類的節目恰好給了觀衆這樣的機會,讓觀衆能夠更直接的觀察明星的生活。說到親子真人秀節目,就不得不提非常有名的《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了。參與這檔節目的明星,大家大多都耳熟能詳。參加節目後,這些明星的子女也走入了公衆的視野,獲得了不少的人氣。爲了與喜歡自己的觀衆有更直接的接觸,不少明星子女在節目結束後,於社交平臺上申請了自己的個人賬號,便於在網絡上與網友、觀衆進行更親密的互動與交流。著名演員吳鎮宇的兒子費曼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在微博上建立了自己的個人賬號並常常與網友進行互動。

費曼經常在微博上發佈自己的動態,也時常和網友進行一些搞笑的互動,他在微博上的表現讓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社交小能手。

但是,今年4月底的時候,費曼卻在微博上發佈了一個視頻,自曝自己有舞臺恐懼症以及社交焦慮。

爲什麼費曼會突然在他的個人賬號上發佈這樣的視頻呢?事情的起因是,當時與費曼同期參加《爸爸去哪兒》的陸毅的女兒貝兒,在網上分享了一段自己唱歌的視頻,接着就有不少的網友讓費曼也表演一段才藝。

網友們的"逼迫"與自身的症狀產生了矛盾,於是費曼決定在網上發佈這樣的一段視頻,希望大家能夠不要再"逼迫"他表演才藝了。

在視頻中,費曼也向大家簡單地普及了舞臺恐懼症和社交焦慮的表現症狀。

其實生活中像費曼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這些孩子在網絡上讓人感覺活潑開朗,搞笑有趣,與人交流毫無障礙,甚至是讓人感覺得心應手。但是,一旦社交的場合轉移到了線下,他們就會變得十分的內向,沉默寡言,並對與人社交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和焦慮。

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與焦慮,可以用"脫敏法"幫助孩子。

孩子患"社交恐懼症"的幕後推手

1.家庭氛圍不和睦

家庭應當是孩子最信賴與依賴的避風港。如果一個家庭總是氣氛緊張,硝煙瀰漫,父母關係不和諧,經常吵架,這樣的家庭氛圍無疑是非常壓抑的。

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絕對不是一個積極正面的環境。孩子年紀小,他們認識世界,與世界接觸的方式以及技巧很多時候是通過模仿進行掌握的,而在這其中,父母作爲孩子最親密的人,關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以及社交的含義,孩子最早都是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進行學習的。因此,如果父母關係緊張,家庭氛圍不和諧,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對社交產生恐懼。

2.父母對孩子的好期待高要求

正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社會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抱有這樣的期待。父母期望孩子成才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有些父母卻不能夠很好的掌握一個恰當合適的"度"。這些父母並沒有做到客觀地評價孩子的能力,詢問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他們只是迫切又盲目地將自己爲孩子制定的"完美人生""完美計劃"擺到孩子的面前,並要求孩子,按照這個完美的計劃進行行動,要求孩子要達到一定的期待與標準。

孩子本該是自由快樂的,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待與要求卻像是給孩子戴上了一副鐐銬——讓孩子感到壓力山大,也讓孩子感到恐懼焦慮。

3.孩子身邊的消極評價

孩子總是敏感的。很多時候,也許周圍人一句漫不經心的評價,對孩子而言卻是一個難以撕下的標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朋友,老師,鄰居以及有些人,總會輕描淡寫的開一些所謂的玩笑——一句簡單的"你真笨","你真傻",""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你的爸爸媽媽會不要你的哦",對孩子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不斷的接受到周圍人的評價與否定,對孩子的消極影響可不只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消極的評價會讓孩子對自我的認知產生偏差,從而不斷地否定自己,陷入對社交的恐懼與焦慮中。

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可用"脫敏法"

1."脫敏法"是什麼

社交恐懼症的定義爲"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爲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脫敏法",全稱"系統脫敏法",該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2.多次重複

孩子不喜歡與人溝通交流,不願意進行社交、與人接觸,"脫敏法"的一個其中一點就是"多次重複",

即引導孩子經常性地與人接觸,鼓勵孩子與人交流,主動打招呼,通過次數的累加慢慢等降低孩子的牴觸心理,

讓孩子的社交對象從一個陌生人慢慢過渡成爲熟人,能夠有效地鍛鍊孩子。

3.交互抑制

用滿足填充孩子的恐懼與遺憾。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以另一種方式或是孩子感興趣的

事,滿足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需要,就像費曼一樣,雖然他現在無法在患有社交恐懼,但費曼在網絡上與網友的互動,則是起到了滿足其社交需求的作用。長此以往,孩子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相信假以時日,孩子到最後一定也能有所變化。

家長如何利用"脫敏法"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

1.教會孩子正確的社交認知

面對陌生人時,孩子感到恐懼與不自在,實屬正常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更不能強迫孩子進行社交。家長要循序漸進,慢慢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社交,與孩子一起分析社交恐懼的原因,當孩子意識到社交是一件能夠令人輕鬆愉悅的事情時,孩子就不會那麼恐懼,或是牴觸社交了。

2.教會孩子面對焦慮學會放鬆冷靜的方法

逃避永遠都無法真正地解決問題。當孩子出現恐懼與焦慮的情況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放鬆緊張的情緒——深呼吸,思維放空……當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溝通,前提是孩子願意溝通,並且引導孩子進行思考,說出自己焦慮或是恐懼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細心的,不間斷地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找到問題的根源,孩子纔能有勇氣直面自己的社交恐懼。

3.教會孩子對"恐懼"劃分等級

找到孩子恐懼與焦慮的原因後,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對孩子所恐懼的事物進行等級劃分。可以製作表格,把孩子恐懼的事物,按照等級由低到高進行羅列。

按照表格的順序,先從低級的恐懼事項開始,幫助孩子用放鬆的方式消除焦慮,而後逐漸的增加等級,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接受能力。給孩子與人接觸,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