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說,我向來是不很認同的。我特別不明白,東漢之史官班固(《漢書》作者)距離王嬙時代,不過百年時間,卻講不清楚昭君出塞的細節。

特殊的時代審美,造就了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對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說,我向來是不很認同的。古往今來,在華夏大地上不知道產生過多少美女,憑啥說只有她們四個是最美。而且,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所欣賞的美女,這樣的美女或許並不是別人的“菜”,但她完全可以成爲自己的“珍饈美味”。試想,倘若李隆基並非出身於西北民族之混血,抑或是他晚生了300年,那麼楊玉環又怎麼會入其“法眼”呢。

衆說紛紜且真假難辨的所謂“四大美女”

扯得有些遠了,還是來談談四大美女吧。要說起這所謂“四大美女”,有一半隻是民間傳說罷了。其一,乃是西施。此人僅算是~從未進過正史的幻化之人,連廣聞博識的司馬遷都沒聽說過;其二,便爲貂蟬。依據近代學者的分析,貂蟬不過是漢代的內廷宮女之等級而已。在貂蟬這一等級,估計同此品階者多達十數人。那又怎麼能肯定~何人才是流芳百世之“貂蟬”呢。剩下的兩位“美女”,倒是確有其人。楊玉環是絕對真實的,只是唐代君臣的審美標準,與今人似乎有點不同。“環肥燕瘦”,到底這“環”有多“肥”,如今已然不可考證。但根據陝西省出土的那些琳琅滿目之仕女冥器來看,楊玉環怎一個“肥”字了得。但“肥”點也並不壞,北地多大風,遭遇一陣風暴以後,起碼貴妃娘娘不至於“風中凌亂”,保持端莊之儀還是全然能夠做到的。再者,於出生率不高的古代社會,當孃的身強體壯,生育的孩子也一定健康。記得我大學時之社會學教授——曾經舉例說:在某些邊遠山區,至今夫家的擇偶標準也只有兩條:一曰“悶”,只會老實幹活,絕不嚼舌根;二曰“壯”,“遠遠望去,就是一塊好田”。生育孩子,都“帶把”。聽得在場女生,各個滿臉通紅。

王昭君的故事,是如何產生的?

最後,來說說這王昭君吧。昭君出塞,乃是流傳千載的動人故事。它的原型,最早來自《漢書》。但那裏面說得也太簡略了,其中講到漢元帝“賜給單于宮女王嬙作夫人”,“號爲寧胡閼氏”,“後生一子,爲右逐日王”等語。待到《後漢書》,范曄纔開始哇啦哇啦地講起王嬙“故事”來。我特別不明白,東漢之史官班固(《漢書》作者)距離王嬙時代,不過百年時間,卻講不清楚昭君出塞的細節。比班固小了300歲的范曄(《後漢書》作者)又是怎麼如此“深入細緻地”描繪出“出塞”內幕的呢?中國人的編故事水平,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絕不比古代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阿拉伯人差的。我們既然能編撰出“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造人”,那怎麼就編造不出“昭君出塞”的完整細節來呢。

然而,我們不能因爲出塞細節的虛構,就指責說~出塞本身亦不真。我相信昭君出塞是貨真價實的。儘管連同呼和浩特的青冢在內,土默特地區的二十幾座昭君墓,無一真實。但在蒙地民衆的遙遠記憶裏,所能流傳下來的王嬙故事,卻並不會在任何人的大膽質疑聲中被輕易抹去。

當我站在居然不收門票了的呼和浩特昭君墓園裏的時候,看着大批遊人如我般裝模作樣地探墳,心底裏想着的卻是:“昭君大姐,你究竟在哪裏?”

補遺:(帶着課本去旅行:昭君墓裏,到底埋葬着些什麼?)

昭君墓裏,到底是否埋葬着昭君。這個千古之謎~似乎已很少有人去探究。據說,在內外蒙古的廣袤土地上,至少存在過十餘座昭君墓。例如,位於包頭市東河區西南約35公里的黃河南岸,便矗立着一座天然石丘,那裏亦被稱爲“包頭昭君墓”。其所在的村落,也隨之名曰昭君墳村。當然,最出名的昭君墓,還是位於呼和浩特南郊的這一座。呼市昭君墓,緊鄰大黑河,面前爲平坦遼闊的土默川平原。根據史料中的記載,到了每年“秋涼九月,塞外草衰”之時,別的地方草木皆枯,惟有昭君之墓草色青青。於是,“青冢擁黛”便成爲呼和浩特八景之一。當然了,由杜甫所吟詠的“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似乎更令人難以忘懷。此地昭君墓之最早記載,便是來自唐代,相關史料,出自杜佑的《通典》。由此看來,唐時老杜們對昭君之墓的“勘定”,確實起到了至爲關鍵的作用。如今的昭君墓,或許只有那座高達 33米的墳冢,還留存些古意。剩下的,便皆爲遊覽區慣用的噱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