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很怕黑,已經上小學了,只要一到晚上就不敢到漆黑的房間,也不敢獨自上廁所,甚至上牀睡覺的時候都要媽媽陪着入睡,也不允許媽媽關燈。這個朋友也是很疑惑,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很自信勇敢,爲什麼偏偏到晚上卻那麼膽小?

其實孩子膽小怕黑,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孩子怕黑是通過後天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年齡層大多是在三歲以後,如果孩子有怕黑的情況,沒有得到適當的方法去教導,那麼孩子的安全感會大打折扣,從而產生畏黑心理。

孩子爲何產生畏黑心理?

1、孩子對未知的不確定讓他產生恐懼

人們對於未知總是好奇又恐懼的,比如,你在深海里,卻不知道有什麼,你就會想象着有可怕的東西傷害你,孩子的想象力比成年人更豐富,所以孩子對未知事物的想象會更多。

2、恐怖電影、電視、故事的影響

孩子可能看到過恐怖電影中恐怖、血腥的片段,在黑暗中一個人的時候,那些片段就會不斷地閃現,讓他認爲有這樣恐怖的人存在。有的家長會跟孩子講鬼故事,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陰影。

要是孩子怕黑,家長總對孩子說“沒關係”,其實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那麼孩子膽小怕黑,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才管用?

1、找出孩子怕黑原因

家長可以找時間跟孩子暢聊,讓孩子說出是怕人還是怕物體之類的,當孩子說出原由,父母可以立即抱住孩子,給孩子溫暖和愛,並肯定地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自己都是孩子的依靠,遇到害怕的事情不用擔心,因爲爸爸媽媽會一直保護你陪伴你。最後破解孩子的恐懼,比如製作恐怖面具與孩子一起玩,讓孩子覺得故事背後都是人來扮演的,摘下面具後並不可怕。這個時候可以再次抱抱孩子,摸孩子的頭,傳遞安全感給孩子。

2、不要發泄情緒、貼標籤

當孩子出現膽小的情況,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言語的呵斥,強行控制孩子的害怕情緒,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說:“你就是個膽小鬼”,想通過這樣改掉孩子的膽小行爲,但是這樣貼標籤,孩子反而不會勇敢地面對怕黑這件事,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敗感,使孩子更加怯懦,還會打心裏認爲自己就是個膽小鬼。

孩子的心智還不健全,如果家長強行給孩子貼上不勇敢的標籤的話,只會適得其反,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勇敢面對生活的意識,激勵孩子直面黑暗。

3、讓孩子發現黑暗中的樂趣

家長可以讓孩子發現黑暗中的樂趣,通過在黑暗中玩遊戲,比如手影,讓孩子可以感受到在黑暗中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或者家長可以把家裏的燈全部關閉,然後在角落裏藏個孩子比較喜歡的玩具,然後通過通過手電筒投放燈光在玩具上,這樣可以讓孩子覺得好玩,減少了害怕的情緒,這樣慢慢的,孩子也就不會害怕黑暗了。

4、要順其自然,切勿操之過急

孩子的怕黑心理是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所以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幫孩子克服這一問題,一定要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切勿操之過急。比如說,如果孩子晚上出門怕黑,可以多帶孩子在晚上出門活動一下,尋找一些樂趣,讓孩子慢慢接受黑夜。

5、樹立正面的榜樣

想要孩子不再膽小怕黑,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比如說更加註重父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要讓父親多和孩子玩耍,要讓孩子多和爸爸交談,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爲,清晰的印證在孩子的心中。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英雄故事,引導孩子看一些英雄人物的書籍,讓故事中的人物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