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苏军有两名最优秀的统帅,他们是朱可夫和科涅夫。这两人都是经过长期战争考验的人,在战争中,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成长为手握重兵的方面军司令员。到战争后期,他们掌握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兵力都超过了其他方面军的几倍之多,这充分的体现了两人的军事指挥才能。

一、朱可夫和科涅夫在柏林战役中的碰撞。

在对德国柏林发起的战役中,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人密切配合,共同拿下了柏林。但是,在这次战役中,斯大林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在划分两个方面军的军事分界线的时候,将原本定到柏林南方一点的分界线,划到了柏林东南60公里的吕本就不划了。这使得在柏林战役中,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在柏林战役的开始阶段,由于朱可夫面对的德国防御方向是德军的防御重心泽劳弗高地。这里号称柏林之匙,地形复杂,防御牢固。在苏军进攻开始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没有打开局面。而科涅夫的方向上的德军防御相对比较薄弱,科涅夫很快就打开了突破口,杀进德军防御纵深。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想让朱可夫的后续部队,利用科涅夫打开的突破口进入战斗。这当然遭到了科涅夫的拒绝,不但如此,科涅夫还提出将自己的部队调转方向,向柏林南部发动攻击。斯大林经过考虑,答应了科涅夫的要求。这样一来,虽然朱可夫最终突破了德军的防御,杀进柏林市区,可是原本完全属于朱可夫的战果被科涅夫夺走了一半。

就算是这样,科涅夫在他的回忆录里也还不满足。他通过写和部下的交谈,暗示了当时的情况。当时柏林的分界线的时候,还是将拥有众多标志性建筑的中心地带划给了朱可夫,这中间就包括著名的国会大厦。当时科涅夫的部队在很多地方都越过了分界线,这时只能撤回来,把阵地交给朱可夫的部队。在最后夺取荣耀的时候,这样的牺牲当然会引起部队的不满。科涅夫的心里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过,对于朱可夫和科涅夫之间,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科涅夫就因为担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时战败,要被追究责任。是朱可夫出面保护了他,并使他能够继续担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在战争中挽回了自己的声誉,继续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朱可夫对科涅夫有救命之恩。可是,在柏林战役中的这一切,难免会让朱可夫对科涅夫产生一些看法。

二、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中专门点出的战役挫败。

在朱可夫后来撰写的回忆录中,对科涅夫没有太多的笔墨。但是,在他的回忆录里,却专门提到了苏军的一场挫败。对于这场挫败,朱可夫笔触辛辣的写道,“我不理解,为什么历史学家们在叙述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时对所犯的这些错误默不作声。应当分析这些错误,并把它们告诉我们年轻的干部,以便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那么,这场让朱可夫如此严厉批判的战役,究竟是哪一次战役,它的指挥者又是谁呢?

这场战役就是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而朱可夫没有指名道姓点出的指挥者,大家也可以猜出来是谁了,不错,就是科涅夫。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发生在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六次打击。这场战役的目的是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实施这场战役的是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这一次战役中,苏军重创了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肃清了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地区的德军,强渡维斯瓦河,夺取了桑多梅日以西的大登陆场,为实施新的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科涅夫的部队打得并不顺利。尤其是在战役初期,苏军还陷入了几乎失败的边缘。这个情况,不但德国方面有所记载,连英美方面也有所记录。只有苏联方面讳莫如深。这才使得朱可夫专门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出来。

这个不利的情况是发生在战役初期,在利沃夫方向上的苏军进攻遭受了严重的挫败。1944年7月14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第60和第38集团军的主力转入了进攻,但是经过一天的激战,这个突击集群只前进了3到8公里,根本没能突破德军的防御。而更糟糕的是,在7月14日日终前和7月15日早起,德军投入战术和战役预备队进行了反突击。

尤其是7月15日早起,德军在利沃夫方向上投入了以第1坦克师和第8坦克师组成的突击集团,对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第60和第38集团军的突破地段进行了密集的反突击。在某些地段上,德军把苏联第38集团军的部队打退了2至4公里,这就给苏联部队造成了极为危险的局面。科涅夫的这个突击方向面临着失败的危险。

对于这种情况,英美方面的战史是这样记载的,“苏军在向利沃夫的进攻初期,由于遭受德国第1和第8坦克师的反突击,而进展缓慢。”

而德国方面的战史的记载更是触目惊心,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科涅夫的部队面临着多么大的危险。在梅林津的《坦克战》中,甚至把这一战作为了防御战的范例。在该书第十八章《防守波兰》中,他是这样记述的。

苏军于7月14日8时20分发动了大举进攻,在强大的火力准备后,苏军兵分两路,发起密集的冲击。9时30分,德军指挥部得知前线的两个德军步兵师遭受重创。在此情况下,德军指挥部命令第1和第8装甲师实施反击。7月15日,第1装甲师发动的反击阻止住了苏军的突破。

这就是英美和德国方面对那一场进攻的记载,这让朱可夫的指责得到了印证。在那次战役中,科涅夫指挥的这次进攻确实是遭受了巨大的挫败的。

三、科涅夫和朱可夫的论战以及事实的真相。

朱可夫就这一次战役初期的挫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科涅夫在这一次战役中,犯下了以下一些严重的错误。首先,朱可夫认为,科涅夫在这次战役进攻前的侦察工作做得很差。由于侦察工作的失误,使得科涅夫未能对当面之敌的具体防御态势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

第二,由于科涅夫没有能够查明当面敌人的全部防御配系,也没有发现德军指挥部的战役预备队,特别是它的装甲坦克部队,这使得科涅夫在制订作战方案的时候发生了严重的偏差。科涅夫没有料到在突破敌人防御的时候会遇到敌人的反突击,更不要说对此的预案了。

第三,由于对敌人火力配系研究得不够,所制定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准备计划有重大缺点。这使得科涅夫的部队虽然进行了强大的火力准备,但是却没有能够精确的破坏德军的防御体系。发射了大批的炮弹却未能获得应有的效果。

第四,对步坦协同作战研究不够。在作战中,光靠步兵去对抗敌人残留下来的防御工事的敌人和坦克,这使得步兵遭受了重大伤亡可收效不大。

朱可夫的这些指责可谓有理有据。相对于朱可夫的指责,科涅夫也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对自己进行了辩护。可是,他的辩护显得十分苍白无力。科涅夫先是阐述了自己对如何使用坦克的认识,反驳了朱可夫对自己步坦协同作战的指责。可是,对于朱可夫对自己指挥方面的指责,他却将这个原因推给了敌人。他的回忆录里写道:

我不同意这样一种意见,即敌人在第38集团军突破地段实施的反突击,是方面军首长、该集团军首长失算的结果,或是战役计划中的一个错误。德国法西斯统帅部采取了机动预备队的通常法,对方面军进攻部队实施反突击。它企图破坏方面军的最初突破。在这方面它没有新招。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敌方总是想方设法采取对策,破坏进攻一方的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战争的逻辑就是如此。

我们看看这个理由,似乎要说的意思是,不是我们失算,而是敌人太狡猾了。这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科涅夫的理亏。

四、科涅夫遭受挫败的根本原因和他的补救措施。

其实,朱可夫和科涅夫的争论背后,还有斯大林的影子。而朱可夫对科涅夫的指责还是给科涅夫留下了面子了。科涅夫的挫败,确实是朱可夫指出的原因,而且还有他作战方案的谬误。

正如朱可夫所说的,因为科涅夫侦察方面的过失,使得科涅夫对自己的当面之敌的情况并不了解。他根本就没有发现对方的战役预备队第1和第8装甲师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科涅夫出于对自己的兵力的自信,他居然制订了一个两路进攻的作战方案。而更荒谬的是,他的这两路进攻居然是离心方向的攻击,完全违背了军事上的基本原则。

这个方案当然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可是科涅夫固执己见,一点也不让步。到了最后,斯大林拗不过科涅夫,只得批准了科涅夫的作战方案。但是,斯大林在批准作战方案的同时,也对科涅夫有言在先,“您很固执呀,好吧,实施你们的计划吧,可您要为执行这一计划负责。”科涅夫对这句话的看法是,这是警告他要为战役的可能的结局负责。

现在,战役发生了科涅夫意想不到的情况,眼看着科涅夫的战役和他的前程都岌岌可危的时候,命运之神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由于科涅夫掌握的空中优势和德军战地指挥官的错误,挽救了科涅夫的命运。

当时,由于德国空军的衰弱,苏军凭借着强大的空军实力,掌握了战地上方的制空权。为了配合科涅夫的这次战役,配属给他的作战飞机就达到了3250架。科涅夫为了挽回这场挫败,他采取了用空军密集突击的办法。他命令将他指挥下的空军第2集团军投入战斗,对德军坦克集团进行密集突击。仅在7月15日下午苏联空军第2集团军就出动轰炸机和强击机2000多架次,使德军遭受重大损失,这才击退了德军的反突击,挽救了危机。

而让当时的科涅夫并不知道的,他的空中突击奏效的原因,是因为德军第8装甲师的指挥官违反作战方案造成。当时科涅夫的突破地点已经被德军预先判明,德军准备以第1和第8装甲师来进行战役反击。第1装甲师的作战很顺利,阻止了科涅夫部队的突破。而第8装甲师的反击却出了差错。

德军的作战计划是让第8装甲师走按照预先安排的穿越森林的路线。但是,这个装甲师的指挥官为了争取时间,走上了佐洛切夫-耶杰尔纳公路。结果,在公路上运动的德军装甲师的长长的纵队,成为了苏军空军的明显的目标。在苏空军的轮番轰炸下,德国第8装甲师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这次反击也没能实施。科涅夫的部队随后终于取得了突破,取得了战役的成功。

就这样,科涅夫凭借着自己的空中优势和德军的错误,挽回了败局,同时挽回的还有他的军事生命。经过这一次挫败,在此之后,科涅夫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他的指挥下,他的方面军一路打到柏林,使他成为和朱可夫齐名的苏军将领。

结语:

利沃夫战役初期的挫败,只是苏德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科涅夫指挥的有百万大军,当面的德军虽然自称能够阻止他的进攻,可是,那也只是暂时的。在悬殊的实力对比下,科涅夫最后还是可以取得胜利的。

科涅夫在当时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还不足,出现这次战役的错误也是情有可原的。从这一方面来看,朱可夫的指责就有点小题大做了。再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科涅夫在柏林战役中争夺朱可夫胜利果实的表现。以及在战后,朱可夫和科涅夫不同的遭遇,朱可夫在回忆录里揭科涅夫这次战役的短,就有着另外的一种含义在里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