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在走出去的时候,享受了那个过程,看到了不同的事情,这些都会沉淀在他的脑部,会为他以后的人生带来不同的思考。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注在吃上,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挑剔食物。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在这一问题上,家长们一般分为虎派和猫派。虎派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多学习,不许看电视玩游戏,经常勒令和训斥孩子做家务,导致孩子渐渐不喜欢学习新事物了;猫派父母则相反,溺爱孩子是常态,生怕孩子累着,这样只会让他养成懒惰的性格。教育小孩子应该怎么做?

1.教他们处理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学习如何创建健康的应对机制从年轻时就很重要。你不希望你的孩子长大成为一个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的成年人。如果他们想要退出某项活动,比如足球,请问他们为什么或如何影响他们的队友。如果他们仍然坚持戒烟,帮助他们找到另一种可以更专注的热情。

2.从小独立吃饭的孩子,做事情更专心

小的时候,孩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难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而吃饭是一个人雷打不动的事情,这是发自内心的需求。吃饭,这个最为平常的事情,却是最可以锻炼孩子生活习惯和某些性格的好机会。中国父母喜欢喂饭,其实最不可取。喂饭往往会让孩子三心二意,对食物挑剔。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注在吃上,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挑剔食物。

 

3.多经历一些小挫折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受到的这些小挫折,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学走路的时候跌倒几次甚至几百次,能怎么样呢?最多就是受点小伤,磨破皮,撞个包之类的。但是如果你不让他受到这些挫折,他就会因为没有经历而害怕受伤,小时候害怕受伤倒也没有什么,那么长大了之后呢,他依然脆弱得像饼干,又该怎么立足于这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呢?

4.走出去就是最宝贵的学习经历

人生并不只是纸上谈兵,书本上的知识知道的再多,也需要真实的经历,体会领悟发现之后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他脑中真正的营养,正所谓“知行合一”。有人说,孩子三岁前根本没有记忆,那么带着他出去玩去看世界还有用吗?这种观点,错错错! 孩子在走出去的时候,享受了那个过程,看到了不同的事情,这些都会沉淀在他的脑部,会为他以后的人生带来不同的思考。孩子从小就要走出去,走的路越多,他的人生越丰富,他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