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省文明辦每月組織開展“江蘇好人”推選活動,推動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凡人善舉不斷湧現。讓我們走近這些“身邊好人”,感受“愛”的溫暖,領略“敬”的神聖、沐浴“誠”的陽光,汲取“善”的養分!

  丹陽1人上榜

  遭遇車禍後堅持帶傷工作40余天的鎮黨委書記

  荊東根,男,1971年生,鎮江市丹陽市陵口鎮黨委書記。1月25日,荊東根在慰問羣衆途中遭遇車禍,左側肱骨大結節骨折、左側肩袖損傷、肩關節積液嚴重,醫院建議馬上手術,但疫情防控工作刻不容緩,他堅持帶傷工作40余天。他牽頭推動“手拉手”動態精準幫扶項目,發動鎮村50餘名志願者與101戶困難家庭結對,落實幫扶資金49.3萬元。

  照顧植物人兒媳婦20年創造康復奇蹟的好婆婆

  劉澤琴,女,1948年生,南京市浦口區星甸街道山西村村民。2000年,劉澤琴的兒媳婦在外打工期間遭遇車禍,大腦、頸椎受到嚴重撞擊,手術後成了植物人。劉澤琴將兒媳婦接回家中悉心照顧,每天爲她餵飯、擦身、換衣、按摩,還堅持用瘦小身軀支撐她站立、鍛鍊她行走,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兒媳婦如今已經能獨立行走,還能做簡單交流,創造了醫學奇蹟。

  退休後積極投身志願服務21年的熱心老人

  滕衍富,男,1947年生,南京市浦口區原石橋鄉副業公司退休職工。1999年退休後,滕衍富牽頭成立老石橋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室,帶領老幹部開展未成年人“五防”教育和防護監督工作。2011年,他辦起石橋居家養老院,四處奔波爭取社會資金支持,爲孤寡老人打造溫馨家園。2019年,他又投身村文明新風尚理事會建設,每個工作日都在高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

  24年累計服務時長超過4200小時的志願老大媽

  陸桂花,女,1948年生,蘇州第一絲廠退休職工。1996年退休後,陸桂花積極投身志願服務,最初爲社區“跑腿”通知居民信息,後來成爲社區黨員志願者、社區“老孃舅”、自管小組成員,如今成爲“蘇媽媽擁軍服務隊”隊長,還加入了“金阿姨志願服務隊”,累計志願服務時長4200餘小時。

  12年投身核電運行安全水平提升的80後工程師

  黃立軍,男,1984年生,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設備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兼設備監測技術研究所所長。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黃立軍紮根項目一線12年,矢志創新發展核電設備管理核心技術,努力提升我國核電運營安全可靠性水平,先後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多項,主編能源行業標準2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項、發表論文20餘篇。

  潛心鑽研、先後獲得151項專利的總工程師

  曹永義,男,1977年生,無錫錫洲電磁線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曹永義從2004年進入公司以來,通過刻苦學習鑽研,迅速從一名普通職工成長爲企業技術質量和工藝管理“大拿”,負責開發的20多種新產品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先後獲得授權有效專利151項,承擔或者參與開發的新產品累計銷售收入近17億元,實現利稅超億元。

  得知前妻病重主動承擔家庭責任的男子漢

  邵民明,男,1983年生,常州市武進區高新區北區香溢瀾橋社區居民。2017年4月,邵民明與妻子因感情破裂離婚。2017年6月,前妻被診斷爲急性白血病、慢性乙型肝炎,邵民明得知後立即返回前妻身邊照顧,不顧自己右腿病痛,同時做外賣員、搬運工,日夜操勞以承擔她看病的費用和生活開銷。

  堅持助老扶幼志願服務20多年的主治醫生

  章美霞,女,1979年生,句容市華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1998年,章美霞用工作後第一筆積蓄加入“愛心媽媽”助學計劃,一對一資助一名五年級貧困生,至今已幫助4名學生完成學業。此後,她參與志願服務腳步不停,先後發起空巢老人“銀髮健康互助團”、“愛的腳步”困難學生走訪、“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幫扶特殊學校學生、殘疾人活動,參與成立句容慈善義工藝術團。

  24年投身志願服務、助力近20個志願團隊建設的好居民

  吳華山,男,1954年生,揚州五臺山醫院行政退休人員。1996年,吳華山在家中騰出一間20多平米的房間,添置課桌椅、黑板等,爲困難家庭孩子免費補課,後來又有4名老師加入其中,先後爲167名貧困生輔導功課。2014年退休後,他編寫出20多萬字的志願服務培訓教材,並參與近20個志願服務團隊的組建。

  跳入湍急河流救起落水男子的90後小夥

  徐曉飛,男,1990年生,高郵市湯莊鎮甸垛村村民。2020年5月7日晚7點左右,徐曉飛聽到家門外傳來呼救聲,立即循聲跑到南澄子河邊,發現河中有名男子在掙扎,此時水流湍急、情勢危急。他打完報警電話後便跳入水中,用盡全身力氣將落水者拖到岸邊。

  帶領幹羣打造鄉村振興“東羅樣本”的村書記

  羅寶田,男,1962年生,興化市千垛鎮東羅村黨總支書記。2005年,羅寶田作爲村經濟能人被選爲東羅村村委會主任,第二年接任村黨總支書記。他帶領幹羣積極探索“工商資本+地方政府+村集體”建設鄉村新模式,使東羅村發生巨大變化,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被譽爲可複製的鄉村振興“東羅樣本”。

  緊急帶隊自主研發口罩機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的85後技術總監

  徐魏魏,男,1986年生,中天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面對社會對口罩的緊急需求,徐魏魏決定帶領公司團隊製作口罩機。他和部門工作人員一起學習口罩生產工藝、分解設備動作、分析設備原理和結構,自主設計出完整全自動口罩生產線圖紙,並爭分奪秒完成了機器加工調試,及時滿足了周邊地區對口罩機的需求。

  日夜操勞照顧家中4個重症病人的善良婦女

  陳雲,女,1965年生,如東經濟開發區振新社區居民。陳雲從1987年嫁到夫家後,便開始照顧罹患胃癌的婆婆和兩個先後患上精神疾病的小叔子。2010年,丈夫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雙目失明,不久又患上尿毒症,她盡心盡力照顧家中4個重症病人,撫育年幼的孩子長大。

  隻身千里赴陝支援結對扶貧項目的“土”專家

  王衛民,男,1951年生,東臺市三倉鎮新興村村民。王衛民靠種植西瓜致富,是村裏有名的“土”專家。2018年10月,東臺市和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協作扶貧項目——西瓜產業扶貧基地建設進入實施階段,急需技術人才全程指導,王衛民主動請纓,趕赴1300公里外的耀州,毫無保留地傳授種瓜技術,終於讓東臺西瓜成功在耀州開花結果。

  跳入河中成功挽救溺水村民生命的老黨員

  肖長桂,男,1956年生,鹽城市大豐區草堰鎮雙垛村村民。2019年7月22日下午4時許,肖長桂在水稻田裏除草,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呼救聲,趕到現場只見一輛農用車側翻在新橫河裏,駕駛員被壓在下面。他立即跳入河中查看情況,並在岸上羣衆幫助下將落水男子救上岸。落水男子呼吸停止,口鼻中充斥着淤泥,肖長桂堅持爲其做心肺復甦,成功挽救其生命。

  接力從10米深河中將4名落水人員救出的好人團體

  漣水縣東大坳救人羣體。2019年10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1名女子因駕車不慎掉進10多米深的東大坳河裏,車裏還有另外2名大人、1名孩子,事發突然、情況危急。這時,聞聲趕來的嵇立成、李大宇、蔣平生等人聽到呼救聲,紛紛跳入河中救人,通過衆人接力將落水的4人成功救上岸。

  堅守村衛生室近70年、帶病爲村民出診的85歲老村醫

  張又今,男,1935年生,漣水縣南集鎮王圩衛生室村醫。今年85歲高齡的張又今已經從醫近70年了,1961年在北京醫科大學進修後獲得本科文憑,晉升爲主任醫師職稱,但他拒絕了鎮上和縣裏多個醫院的聘請,一直堅守在村衛生室爲村民看病。2017年,他患上肌肉萎縮症,需要他人攙扶才能緩慢行動,但他堅持在老伴和徒弟的幫助下出診。

  12年積極投身心理健康輔導志願服務的心理諮詢師

  胡春梅,女,1971年生,泗陽縣人民醫院心理諮詢室主任。胡春梅從2008年援助汶川地震受災人羣開始,走上心理健康輔導志願服務之路。12年來,她帶領團隊組織開展戶外心理拓展訓練43場、家長沙龍31場、親子溝通課程30場、生命教育17場、青春期教育7場、大型中高考減壓課4場,組織青少年及家長志願者進老年公寓、福利院、社區、看守所宣講18場。

  衝入着火房屋救出行動不便老人的公司員工

  唐衆,男,1991年生,睢寧縣潤企投資有限公司員工。2020年2月21日下午4點左右,唐衆在居民聯建樓防疫點執勤過程中,發現附近一處房屋着火,因害怕有人被困,立即衝進現場查看情況。在濃煙中,他發現屋內有位高齡老人行動不便,趕緊將老人攙扶出屋,並撥打報警電話,有效控制了人員財產損失。

  意外發現2萬元現金悉數送回的收廢品老人

  史爲英,男,1946年生,豐縣孫樓街道高樓村村民。2020年1月16日下午,史爲英在小區收廢品時收到一個煤球爐,準備拆開賣掉時,發現裏面有2萬元現金。他立即返回到賣家家中,將現金悉數歸還。

  爭取1000多萬元改善社區環境、化解羣衆矛盾700餘起的“小巷總理”

  曹秀娟,女,1973年生,連雲港市海州區路南街道賈圩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曹秀娟從2013年擔任社區書記以來,先後籌集爭取資金1000餘萬元,建成400平方米的集一站式服務大廳、健身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於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爲老舊小區疏通下水道700餘米、重新鋪設道路約2800平方米,還創立“曹氏社區工作法”,化解居民矛盾700餘起。

  17年悉心照顧患病公婆的好媳婦

  朱麗燕,女,1969年生,連雲港高新區花果山街道小村村村民。2003年,婆婆因小腦萎縮導致智力障礙,逐漸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前幾年患上中風導致半身不遂,朱麗燕便將公婆一起接到家中照顧,每天精心照顧飲食起居。婆婆於2018年安詳去世,公公至今已經91歲高齡,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

  來源:文明江蘇

  商務合作/投稿/爆料等相關事務請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