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人不仅在诸葛亮生前就互相看不顺眼内斗不已,在诸葛亮死后更是矛盾集中爆发以制魏延被杀,令蜀汉痛失一员大将。杨仪是主张撤军的,毕竟部队主心骨诸葛亮已经死了,人心涣散,实在不适合再北伐下去。

三国后期,刘备归天后,蜀国的军政等一揽子大权落到了诸葛亮手里。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判断当前形势,提出了北伐的构想。其五次北伐和六出祁山都是各影视剧小说里一段可歌可泣的佳话,一直到五丈原诸葛亮病死,这个“孔明时代”才算结束。
诸葛亮死后,蜀汉军中人心动摇,北伐也再次无功而返。然而后世对军中评价,特别是对魏延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魏延造反了,有人则认为魏延是被冤枉的。后者则是现在的主流观点。先说魏延其人,平常虽在军中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看似只有诸葛亮能镇住他,但是打仗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可谓是三国末期蜀汉最优秀的将领。可能有才华的人都是孤傲且自大的。
由于魏延这个刺儿头的存在,让蜀汉军中另一员大将杨仪头疼不已。据史书记载,两人在诸葛亮还在的时候就明争暗斗,你争我夺,眼里丝毫没有为国家为江山社稷着想,都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
诸葛亮死后,两人意见不合更加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以前好歹有丞相从中协调,现在更是要争个你死我活。两人积怨爆发的导火索则是部队去留问题。杨仪是主张撤军的,毕竟部队主心骨诸葛亮已经死了,人心涣散,实在不适合再北伐下去。而孤傲自大的魏延非但不赞成撤军,还主张该加强攻势,借士兵悲愤情绪,一举拿下魏国。
之后魏延被杨仪以造反的罪名诛杀。据史书记载,魏延被杀后,杨仪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癫狂状态,好似大仇得报。他不仅用脚踩住其头颅,更是振臂大呼:庸奴!复能作恶不?这就能看到杨仪长久以来是有多仇恨魏延。两人不仅在诸葛亮生前就互相看不顺眼内斗不已,在诸葛亮死后更是矛盾集中爆发以制魏延被杀,令蜀汉痛失一员大将。此后,蜀汉再无力抵抗外敌,不断衰落。
以魏延的军事才华和勇猛,威名震天下,击破敌军不计其数。没死在讨伐敌人的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家人的计谋之下。加上杨仪疯癫的状态和说出的七个字,足以证明他杀魏延是报私仇,不惜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恐怕诸葛亮泉下有知,也会气活过来。
相关文章